2011级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1级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738088d4d8d15abe234e7c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及其政策内涵?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二、阐释题 1(7)、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指标之一,有哪些不足? 三、计算题 1(1)、A、B、C三家厂商。A年产5000万美元,分别卖给B、C和消费者,B买200万美元,C买2000万美元,消费者买2800万美元。B年产500万美元,全部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万美元,A买3000万美元,其余由消费者买。

(1)用增加值法计算GDP

(2)用最终产品价值法计算GDP

(3)C有500万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4)A有1000万美元进口,C有1500万美元出口,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5)在(4)的基础上计算贸易差额。 (1)用增加值法计算GDP (3)C有500万美元折旧,计算国民A:5000-3000=2000 收入 B:500-200=300 NI=GDP-折旧=6300-500=2800 C:6000-2000=4000 (4)A有1000万美元进口,C有1500GDP=6300 万美元出口,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用最终产品价值法计算GDP GDP==C+I+G+(X-M)= A:2800 6300+(1500-1000)=6800 B:500 (5)在(4)的基础上计算贸易差额。 C:3000 TB=1500-1000=500 GDP=6300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 均衡产出 二、阐释题 1(4)、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提示:参照储蓄和投资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以及图3-11。 2(7)、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解释节俭悖论。 三、计算题

1 / 7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1)、两部门经济社会的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C=120+0.8Yd,投资i=80。计算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

提示:(1)利用计划总支出模型。(2)利用国民经济均衡条件:Y=C+I,以及Y=C+S。

2(2)、两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分别为:C=100+0.9Yd, i=80。求: (1)投资乘数和均衡国民收入 (2)储蓄函数和均衡时的储蓄额

(3)当前产出为2250,图示过剩供给为多少?

(4)若投资函数为i=30+0.05Y,图示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 提示:计划总支出模型。(4)可以利用S(Y)=Y-C(Y),以及I(Y)=S(Y)国民经济均衡条件。也可以利用Y=AE的国民经济均衡条件。

3、三部门经济。凯恩斯主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应用。设消费函数c=1600+0.75Yd, 一次性总额税T=800,政府投资i=100,政府购买支出g=2000。货币单位均为亿美元。 (1)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2)如果税收变为比例税,T=0.2Y,其他条件不变,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3)图示(1)和(2)的国民经济均衡结果,并解释国民经济均衡结果从(1)变化到(2)的原因。

解:(1)根据i + g = s + t,有s =1300,

yd=y-t=y-800,而 yd=c+s

得到s=yd-c=y-800-1600-0.75yd

=y-2400-0.75(y-800)=0.25y-1800

所以s=0.25y-1800 =1300 得到y=12400

(2)yd = y - t(y) = y - 0.2y = 0.8y

s =- α + (1-β)yd

=-1600 + (1-0.75) yd =-1600 + 0.2y,

i + g = s + t,

100+2000=-1600+0.2y+0.2y, y=9250

(3)比例税下国民收入小于从量税下的国民收入

S+t=0.25y-2600,收入每增加1元,只有0.25元作为储蓄,税收不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S+t(y)=-1600+0.4y,收入每增加1元,就要有0.4元作为储蓄和税收。

2 / 7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概念题

资本边际效率表 凯恩斯陷阱 流动性偏好 二、阐释题

1、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经济学含义。 2、简述IS-LM模型。 三、计算题

1(2)货币需求函数为r=0.2Yd-5r,价格水平P=1。 (1)若名义货币供应量M=150,求LM曲线方程。

(2)若名义货币供应量M=200,求LM曲线方程。和(1)相比有什么不同?

(3)根据(2)的结果,判断r=10、Y=1100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的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4)图示(1)、(2)、(3)的结果。 提示:(1)注意价格水平对实际货币供给的影响。(2)参照表4-1,分析国民经济由非一般均衡自动恢复到一般均衡状态的趋势。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概念题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挤出效应 二、阐释题

1、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的关系怎样?其内在的经济学根源? 2、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关系怎样?其内在的经济学根源? 三、计算题 1(3)、货币需求函数L=0.2Y。实际货币供给m=240,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 C=145+0.75Yd,税收T=60,投资函数i=160-5r,政府购买g=50。求: (1)IS、LM曲线方程。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利率、投资。

(2)其他条件不变,若g=100,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利率、投资? (3)由(1)到(2)的变动过程,是否产生了挤出效应? (4)图示(1)、(2)、(3)的结果。 提示:

(1)由IS-LM模型解得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利率,然后通过投资函数求得一般均衡条件下的投资。

(2)由于政府购买增加,IS曲线向外扩张,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利率提高。 (3)、(4):

3 / 7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2(6)、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C=600+0.8Yd,投资函数i=400-50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L=250+0.5Y-125r,货币供给M=1250,价格水平P=1。求:

(1)IS、LM曲线方程。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利率。 (2)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

(3)若Y=5000,为实现充分就业,政府购买应增加多少?

*

(4)若Y=5000,为实现充分就业,货币供应量应增加多少? 提示:财政政策乘数K=ΔY/ΔI。货币政策乘数=ΔY/Δm。

r IS LM o Y

四、论述题 待定

第六章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一、概念题 潜在产出 二、思考题 1(5)、利用AS-AD模型,分析下列各项对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A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B消减国防开支 C潜在产出增加 D扩大货币供应量 三、计算题

1(2)、总需求曲线AD1=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1=2000+2000P。求: (1)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

(2)当AD2=5600-1000P时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

(3)若充分就业产出Y*=4000,当国民经济经历了充分自我调整后,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价格水平。均衡价格水平是确定的吗? (4)图示(1)、(2)、(3)。

(5)解释(3)的国民经济自我调整过程是怎么达成的,其社会成本是什么。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