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探索与研究---开题与问卷调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探索与研究---开题与问卷调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7e5df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c

张老师:由于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分数,也会读写分数,教学时我不把它完全当作新知识来讲,只是在复习的基础上提高,重点使学生掌握不熟悉的内容,如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等。由于我们班学生对四年级的“分数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掌握的不错,我打算运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教学。先自主探究,课前预习教材,通过预习,学生知道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复习教材中已知的知识,找出未知的新知识与难点。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汇报预习的收获和困惑,根据学生的汇报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要求,提供学具。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方式,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由各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引导学生自己作出总结。最后根据这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精讲演练巩固新知识。这节课的特点是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到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由学生从事独立学习的实践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钟老师:我对教材进行的分析,认为这节课的重难点除了单位\的认识和分数的意义外,还有分数单位,因为“分数单位”在本节课第一次出现,它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任何一个分数,都含有一个或者几个若干分之一,它与记数单位有些相似。但是分数单位是随着单位“1”被分的份数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像自然数的记数单位那样固定,这就造成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而分数单位在以后学习分数知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假分数和分数加、减法法则的基础,所以又是本节教学一个重点和难点。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思路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案

的,我先在导入(创设情境、复习引新)部分的这一环节创设了分数的怎样产生的情景,让学生知道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了数学和我们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导学(合作交流、探究意义)部分,设想通过学生回忆说出一个分数,再让学生动手用圆片或是一条线段来表示一个分数后,出示多个物体表示分数,想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第三环节想通过反馈(巩固提高、深化理解)巩固新知识;第四环节质疑(质疑问难、辨析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五环节总结(回顾反省、加深提炼)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六环节通过巩固(面向全体、体现差异)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设想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反馈,主动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这次备课,其他教师也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最后教研组再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两位老师张老师和钟老师上公开棵,要求这两位老师通过这次备课,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预案,其他成员都要参与听课。 第三次活动:尝试教学、反思优化

两位老师试教后,分别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说出了教后的感悟和困惑。教研组成员经过对两节课的听课、观察,坦诚相对,真诚地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张老师要求学生课前复习,找出新知识的难点,从课上学生汇报的情况发现,学生没能准确地找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只能说些他们不懂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建议复习前要求张教师编拟复习提纲,让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在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所分的对象不仅是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整体,把所分的对象都看作单位“1”,然后要求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虽然让给学生从事实践活动,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削弱,比如学生在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钟老师在第三环节反馈阶段呈现的题目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在第四环节质疑部分,学生提出了疑问,教师不要急以解答,应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两位老师根据教研组提出的这些建设性意见,并把自己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片段,或是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对教学设计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第四次活动:完善设计、资源共享

两位老师在再次试教前,分别对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再次进入课堂听课。由于有前三次的研讨的基础,和教师潜心研究教材,对教案不断地优化,在这次课堂验证中,两位执教教

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最后我们将其教学方案收藏在学校教学资源共享网上,以便于日后的借鉴。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两位老师所用教学方法尽管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后要求全组教师参与评课,执教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结合教师们的评课建议,再次优化了教学过程。4月22日,钟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作为我们学校课题研究的课例,在县课题研究交流会上展示,获得了同行的好评。 分析与反思:

从这个教研活动的案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提出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主、创新精神,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导者,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无论是上课驾驭能力还是对教材的认识等都有了一种质的飞跃。这种教研活动模式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先进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移”这一历史难题, 三、“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优点

1、为全体教师搭建一个展示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整个活动中,教研组的教师互动合作,互相切磋,交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再通过比较、筛选、反思不

断提升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推进全组发展。课前他们一起备课,一起交换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和困惑,一起共享信息资源。展示时,各显自己风采。课后又互相鉴赏,互相学习。他们弘扬团队合作、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同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关系更加密切。 四、“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模式的问题和思考

1、“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不断优化出来的数学预案,课前课后花费了许多老师的时间和心血,可是它是否适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不同时期的学生呢?如果不,这样做值得吗?

2、“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怎样与其它常用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整合与拓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3、“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似乎加重了教师课业负担,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组员之间的合作,扬长避短,促进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