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7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十六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7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十六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a3277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7

分分分方法方法丰富第四十六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018·山西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 A.四川盆地 C.鄂尔多斯高原

B.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解析:第1题,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经度107.5°,纬度33.5°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空间距离变大。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费在东部的局面,对解决东部地区的雾霾没有太大的益处;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影响不大;能源运输距离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使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迁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向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进行转变和升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并不会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答案:1.A 2.B

(2018·自贡模拟)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下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C.侵蚀作用强烈

B.冰期长,含沙量小 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4.关于“藏水北调”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B.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C.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

1

分分分方法方法丰富D.大部分可以自流

5.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 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 D.改善其航运条件

解析:第3题,雅鲁藏布江下游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雅鲁藏布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下游流量大于上游,A、D错误;雅鲁藏布江下游纬度较低,结冰期不长,且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所以侵蚀作用强烈,B错误,C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藏水北调”不仅把水调往西北,还调往东部地区,B说法错误。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所以,该工程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可能破坏沿线生物多样性;大部分水可以自流。第5题,“藏水北调”是把青藏地区的水调往西北和东部,提高了西藏的水资源利用率,A错误,C正确;冰川消融主要受气温影响,与工程影响不大,B错误;西藏地区地形复杂,调水工程对西藏的航运条件影响不大,D错误。 答案:3.C 4.B 5.C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郑州模拟)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水道工程向南部输水,费德河上的奥罗维尔水库是其重要水源地。奥罗维尔大坝西部修建有混凝土加固的主溢洪道和土质坡面的紧急溢洪道。2017年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库区水位持续上升,在主溢洪道泄洪期间,因混凝土基底出现坑洞并呈现上延趋势,不得已以较小的流量进行泄洪,而水位持续上升超过了紧急溢洪道的堰顶,部分库容通过紧急溢洪道进行泄洪。下图中左图为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示意图,右图为大坝结构图。读图回答1~3题。

1.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需要奥罗维尔水库大量供水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2.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时,该流域受( )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影响

3.启用紧急溢洪道泄洪会( ) A.降低水库泄洪量 B.加剧主溢洪道溯源侵蚀

2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西风带影响

分分分方法方法丰富C.减少紧急溢洪道水土流失 D.加大费德河下游泥沙含量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强、水资源紧张,故夏季需水库供水量最大。第2题,费德河流域2月受西风带影响,又位于山地迎风坡位置而降水多,故多暴雨。第3题,主溢洪道是混凝土加固而成,而紧急溢洪道是土质坡面的,则开启紧急溢洪道泄洪,会加大流水对坡面的侵蚀,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大。

答案:1.B 2.D 3.D

(2018·福州质检)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下图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据此完成4~6题。

4.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 A.煤炭资源枯竭 C.海运条件改善

B.市场需求扩大 D.科技水平提高

5.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C.渤海沿岸

B.珠江三角洲 D.山东半岛

6.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 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B.产业结构调整 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 D.城市职能转变

解析:第4题,图示2013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大于1995年,说明从我国港口进入的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国市场需求增大的结果。第5题,对比两图可知渤海沿岸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第6题,福建省内煤炭产量很少,且1995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较少,说明当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大,则供需矛盾不突出。而2013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说明此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省内煤炭产量依然较少,则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答案:4.B 5.C 6.A

3

分分分方法方法丰富(2018·广东三校联考)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读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回答7~9题。

7.中缅油气管道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①运距短 ②相对安全 ③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①②③

8.关于中缅油气管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缓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②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 ③带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

④使我国石油运输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9.油气资源的大量使用,对昆明下列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的是( ) A.粉尘污染 C.酸雨

B.地面下沉 D.煤烟污染

解析:第7题,中缅油气管道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距离近,而且相对安全得多。第8题,中缅油气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是目前中国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可以有效地减少目前我国进口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有利于提高能源安全供给,并使能源进口方式多元化;中缅油气管道除了输送来自中东、非洲的石油外,还可以把缅甸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改善中国西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带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第9题,油气资源的大量使用,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进而缓解粉尘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地面下沉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

答案:7.A 8.C 9.B

“宁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5 km,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据此回答10~11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