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老建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上海的老建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b6d849cc17552707220890

41

3、华山路893号,

5、华山路,登云公寓

矗立在华山路淮海中路口的登云公寓仍然非常显眼。这幢外墙以深棕色耐火砖砌成的法国城堡式建筑建于1910年,它九层楼高,解放前叫又斯登公寓。一直到80年代初,登云公寓号称沪西(长宁、静安、普陀)第一高楼,曾雄视沪西近80年。

42

43

3、华山路1954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原南洋公学)

这是一栋红白相见的建筑,墙壁上斑驳的痕迹,让它显得有点苍老。这里是南洋公学的起点,曾经也是交通大学的图书馆,几个繁体的“图书馆”还镌刻在门楣上,也许这是一栋最后资格讲述历史的建筑,所以现在他被改位了交通大学的校史馆。进入这栋大楼,浑身的热气被一吸而光。就象是跟一位老者对话,悠然地让人觉得心静。正面楼梯的墙上,镌刻者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沿着楼梯,来到了三楼,这里是交通大学的校史成列室,我也绕有兴致的参观了一下,时间仿佛倒流了。南洋公学老建筑(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华山路1954号·清代) ,其中老建筑有第一宿舍(建于1930年,原名“执信西斋”,以纪念国民革命先驱朱执信先生。初为学生宿舍,有房187间,建筑面积4397平方米。1932年淞沪战役期间,宋庆龄。何香凝等曾借用此楼主持建立国民伤兵医院)、大礼堂(原名“新文治堂”,为纪念前校长唐文治掌校之功绩而命名。1946年交通大学同学会推赵曾珏学长组织筹委会,募集资金建造,承包的大元建筑公司主管人、建筑师均为校友。1947年1月12日奠基原奠基石由校友吴敬恒(稚晖)题写)、老图书馆(建于1918年,由1916年毕业班同学发起,师生及社会各界共同捐资建造)、体育馆(建于1925年)、总办公厅(原名“容闳堂”,为纪念我国最早留美、最早主张引进西学的学者容闳而命名。建于1933年3月,是学校主要办公楼。建筑面积2165平方米。现门额“总办公厅”四字出自胡汉民手笔)、工程馆(建于1932年,由校友集资建造,原为两层教学楼,面积11007平方米。1947年为纪念老校长叶恭绰对学校建设的功绩,一度改名为恭绰馆,建国后恢复为现名)、中院(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是学校最早的建筑。南洋公学创办时尚无校舍,暂借徐家汇附近民居招生授课,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第一任校长(时称总理)何嗣琨、美国传教士福开森亲自设计并督造中院,一年后落成(即南洋公学中院),为砖木结构英式建筑,融会了古希腊何罗马的建筑风格,显得古朴、典雅。南洋公学后数易其名,1921年始称交通大学。 中院几经修缮已与原貌大相径庭。考虑到此楼的历史价值,学校对该院实行了复原性大修,1922年12月告竣)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