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c3b7e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d

化工作; 对第4项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承担竹林爆发生长固碳过程机理研究和UV-B辐射增加和氮沉降增强的复合叠加作用对竹林生态系统碳碳循环的宋新章 12 无 教授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影响研究;对第3项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项目研究中,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13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 主要承担竹林高效培育和提质增汇机理研究和技术开发,承担竹林提质增汇技桂仁意 13 无 副教授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术的推广与总结反馈工作,对项目成果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6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 主要承担竹林植硅体特征和长期稳碳机宋照亮 14 无 教授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制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 对第3项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负责毛竹碳各器官分布、含碳率水平、生态系统内碳空间分配格局以及竹吴家森 15 无 教授级高工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子植硅体含量特征研究工作;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9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件;对第1、3项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浙江农林大学

是本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

全面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组织与工作实施,统筹协调项目各子项研究工作。历时15年,集聚了近30多名科研人员,持续获得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全面主导和协调竹林碳源汇动态及影响机理、碳时空分布动态、碳增汇减排技术和碳汇项目方法学的开发与推广工作。M2ub6vST 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建立两座竹林碳通量观测塔,并组建\林业碳汇与计量\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系统研究竹林碳源汇过程,揭示了我国竹林碳源汇变化特征、碳分配格局和及其影响机理;研建立体、高精、普适的竹林碳储量估测模型和技术,实现任意尺度竹林碳储量的精准测算和区域尺度竹林碳储量的高精度遥感估算;揭示不同经营竹林的土壤碳储量、碳形态、碳呼吸特征,构建形成植被增碳、土壤稳

9 / 12

碳技术,主持开发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67篇(其中SCI 100篇、一级期刊78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件。0YujCfmU

2.国际竹藤中心

是本项目的第二完成单位。

主要负责我国竹林碳分配格局调查、竹林植被增碳及土壤减排技术研究工作;组织实施竹林碳汇提质增汇技术开发、集成与国内外的推广工作。eUts8ZQV 开展竹林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国内国际宣传工作、共同完成竹林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技术报告的研讨与撰写工作,对推动国际社会深化竹林碳汇功能的认识并纳入国际森林减排范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项目研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5篇论文,共同推进竹林提质增汇综合经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sQsAEJkW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是本项目的第三完成单位。

负责浙江省外主要竹产区的研究合作和协调工作,组织竹林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技术报告的撰写工作,负责完成6份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技术报告。GMsIasNX 收集竹林碳汇研究资料,与第一完成单位合作开发完成《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负责竹子碳汇造林和增汇经营技术在浙江省和国外的应用推广和总结,对项目的第4项科技创新和成果技术的广泛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TIrRGchY 4.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是本项目的第四完成单位。

主要负责竹基生物质炭的材料研制和生物质对土壤稳碳的影响机理与技术开发工作;开展竹林土壤稳碳减排技术的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7EqZcWLZ 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3件;发表3篇论文,合作出版专著1部,对竹林增汇稳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lzq7IGf0 5.浙江科技学院

是本项目的第五完成单位。

主要承担竹加工废弃物炭化利用、竹林生物炭固碳增汇技术开发和生物质炭钾肥的研制与应用推广工作。

主持1项浙江省优先主题重大农业项目、1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在本项目研究中,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发表了4篇论文,合作出版专著2部,对第3项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zvpgeqJ1 6.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是本项目的第六完成单位。

合作建立临安毛竹碳汇造林研究基地,共同完成2项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方法学,即竹子造林项目方法学(编号为:AR-CM-002-V01)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编号为:AR-CM-005-V01)开发工作,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批准;NrpoJac3 成功组织完成全国首个CCER竹子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工作,积极促进和推广竹林经营碳汇项目,为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和竹农增收致富做出贡献;积极探索在非洲和

10 / 12

东南亚竹产区开展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试点,共同承担国际核证碳减排(VCS)项目方法学的开发与转化工作,为世界竹产区通过开发竹林碳汇项目增收致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贡献。1nowfTG4 7.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是本项目的第七完成单位。

主要协作完成丛生竹植被碳库、土壤碳库的调查分析与测试工作,负责竹林提质增汇减排技术及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的成果推广与技术总结工作;fjnFLDa5 发表论文2篇,推广竹林提质增汇减排经营技术面积300多万亩,为推进竹林生态经营、固碳增汇和区域竹林碳汇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tfnNhnE6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2002年,国家林业局和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组织召开首届“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80多位国内外专家就森林碳汇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标志着我国林业碳汇工作的开始。竹林是我国南方极富特色的森林类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省在竹林培育和竹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深厚基础和优势,为此,浙江农林大学从2002年开始,聚焦森林特别是竹林碳汇研究工作,与其他科研院所单位一起共同探讨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等,在竹林碳汇科研项目申报、创新团队组建、产业宣传推广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努力推进竹林碳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工作。HbmVN777 2007年浙江农林大学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在临安营建了全国首个竹子碳汇造林项目,以此为契机,一直合作促进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的开发、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CCER碳汇项目的开发工作。2009年浙江农林大学获批成立“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2009和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分别牵头组建“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和“林业碳汇计量”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竹林碳汇科技创新活动;2012年联合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成员单位成立“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合作、开放、协同、共享机制,获得一大批竹林碳汇国家、省部级项目的资助,促进了竹林固碳机理、碳汇监测、增汇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逐渐积累成果,2015年获批成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从2009年开始,基于不断取得的竹林碳汇研究成果,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际竹藤中心、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一起共同研讨撰写竹子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并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边会讨论,以促进和深化国际社会对于竹林碳汇功能的认识。

V7l4jRB8 项目边研究、边开发、边推广,在产品开发与成果推广中,与浙江科技学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等单位加强协作,促进土壤稳碳肥料、竹林提质增汇减排技术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大面积开发与推广,并把技术推广至亚洲、非洲等其它竹子分布国家,充分发挥我国在竹林碳汇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83lcPA59 第一完成单位中的所有项目完成人均为“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

11 / 12

排”重点实验室、“林业碳汇计量”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竹资源与高效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的骨干成员或核心成员,在第一完成人带领下,长期以来,紧密合作,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竹林碳汇研究队伍,一起申请科研项目、申请专利、发表论著等,其中有一位完成人在期间调往浙江科技学院工作,但仍继续保持合作,共同促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研究、开发与成果推广工作。mZkklkza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