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c49378f242336c1eb95efd

(8)锁模力的校核

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对模具所施加的最大加紧力称为锁

模力。在注射压力作用下,高压的塑料熔体充满模具型腔前,经过注塑机喷嘴和模具浇注系统时虽有压力损失,但进入型腔时任然具有很高的压力,从而产生一个眼注塑机轴向,即沿模具开模方向很高的压力,为了保持动、定模紧密闭合,保证塑件精度、防止出现溢料,注塑机需要足够大的锁模力。故模具从分型面涨开的力必须小于注塑机规定的锁模力。 即:F≥KPA

式中 F——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t);

A——塑件与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cm2)

P——熔融塑件在型腔内的压力(kg/cm2) K——安全系数,长取1.1—1.2。 (9)注塑机的校核

根据塑件的质量(cm2)或体积(cm3)和模具的张开力来选择注塑机。

将本塑件化为若干个体积块进行计算: V=S塑底面积×H厚

V——塑件的总体积(cm3),

面积

S

——塑件每个面的底面积(cm2),

H厚——塑件的厚度(mm),

V=2×(150×120)×2+2×(120×30)×2+

12

150×120×2 =700000 ≈70cm3

由于塑件是一模二腔,所以总体积大约是170cm3,加上流道凝料,选择的注塑机型号为:G54—S200/400。

熔体充满模具型腔时,会产生模具分型面涨开的力,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乘以型腔的压力,它应小于注射机的锁模力才能保证注射机不发生溢料现象。在上面已经算出一模二腔塑件的体积大约为170cm3,加上流道凝料,选择的机型为G54—S200/400,锁模力为2540KN。 (10)开模行程的校核

注射机开模行程的校核,一般是能满足要确的,只有

在做相对很高的塑件要特别考虑。本注射机的开模行程: S≥H1+H2+(5——10)mm

S≥40+70+10=120 式中 S—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mm;

H1——推出距离mm;

H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mm;

本副模具的开模行程约为120mm,在这里所选择的注射机型号为G54—S200/400,其最大开模行程为160m;160

满足要求。

13

第四章 模具的排位设计

(1)排位的设计基本原则

模具的排位设计在整个模具设计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

个部分,它是为了表达模具具体结构和装配关系而做的,简单的说,模具的排位就是塑件产品在模具上的摆放位置怎样;模具每工作一次出多少件塑件产品;每件产品怎样进料,从哪里进料,相互之间的距离是多大,到模具边缘的距离是多大,冷却水道怎样排,怎样走;排气槽开在哪里合适等都需要进行精密的设计计算。

排位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模具的大小和模具的制造,产品的生产效率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在安排排位时,不但要考虑产品的数量还要注意产品在模具这样排位是否有利于塑件产品的成型,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在设计一套模具时,其可能会有多种排位方法,首先要选择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方案进行排位。在考虑产品的数量(即一模几腔)与模具制造的经济价值。一般在设计排位的同时就要确定模仁的平面尺寸,确定进料位置。 (2)排位的基本原则

A.同一塑料的产品应该安排在同一套模具上,而不同

塑料的模具绝对不能安排在同一套模具上。

B.尽量缩短塑胶在模具内的流程,以便减少压力、温度、材料的消耗。在保证合理的边距的前提下,产品相互之

14

间的距离尽量小。

C.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观、还要便于修剪水口。 D.保证每个型腔基本能同时充满塑胶。 (3)模仁的设计

模仁厚度的确定:模仁的厚度的决定需要考虑加上冷

却水道的基本厚度,还要保持模仁强度的厚度,模仁强度主要考虑的是能承受注射压力,不会因注射压力而导致模板变形,进而使产品产生飞边。模仁强度设计考虑到射出压力、产品投影面积、产品总高度、产品厚度、产品外形等。

模仁安全尺寸的设定:进行模具设计时,先要计算模仁的尺寸,在计算模座模架的尺寸,计算尺寸的重点是在如何设计安全距离,和安全距离的选择,对模具成本的影响。

产品的大小特征及产品的配制确定模仁大小、厚度。按模仁宽度必须放置两个模脚之间,模仁长度变量不超过回位杆的距离来确定模座的大小。 (4)模仁安全尺寸参考表:

产品(制件尺寸)(mm) <20 20—60 60—80 80—300 300—600

15

安全距离(mm) 25 30 35 4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