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精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精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d843c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76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

六、学习迁移的促进(简答题)

1.合理的安排课程和组织教材:A首先应突出重点;B其次应浅近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C最后尽量将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排列。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A帮助学生克服功能固着现象,即误认某些事物仅有若干有限用途。B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和概括问题,防止以偏概全。C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比较的方法,防止和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二节 学习的保持和遗忘 一、传统的遗忘和保持理论(简答题)

1.遗忘的主要规律:A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先快后慢(德国艾宾浩斯);B保持内容的质变和歪曲:常受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C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对儿童特别有用)

2.遗忘产生的原因:A生理原因;B记忆痕迹衰退(贮存失败);C干扰(提取失败)。干扰主要分前摄抑制(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和倒摄抑制(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

3.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①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②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③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

33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光伟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

的记忆方法;④复习:A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经常复习;B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C强调复习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D注意学习材料的归类、系统化及应用。⑤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后或达到可以勉强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也就是继续强化这个内容)⑥记忆术:A环境连结法;B连锁法;C数字-文字变换法。 二、动机性遗忘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的,称之为压抑理论,他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动机性 遗忘理论认为信息属于动机性的,换言之,遗忘是由于个人不愿意记忆,即有意把学得的经验忘掉,特别是属于负疚感、羞耻感以及其它不愉快的体验,总希望把它们除于自己的记忆之外。 三、记忆信息加工和模式理论

1. 三种记忆转化模式(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这一模式认为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由感觉登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结构成份组成。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对于学习的保持非常重要,短时记忆的内容通过复述(即复诵)、编码:是指把短时记忆的信息改变成为容易加工和接受的形式的过程;组块指在记忆过程中把许多小单元组合成较大单元的信息加工过程三种方式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的内容在必要时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成为一种工作记忆。

2.加工水平模式:(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认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与其说是由于信息贮存在大脑中的“地方”产生的,不如说是由于它们获得的加工类型产生的。换句话说,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仅仅是不同加工水平上的差

34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光伟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

异,记忆是一个加工的连续体,而不是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3.有意义保持和遗忘理论

(一)同化论关于意义保持和遗忘的基本假定

同化理论的核心是:新的意义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或命题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作用既使新知识的意义变化,也使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或原理变化。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并非在知识输入时新的意义一出现便告结束,在知识的保持和组职阶段,同化过程还在继续。当新的意义出现以后,这种继续进行的同化过程,也就是有意义的保持与遗忘的心理机制。

(二)两种有意义遗忘(还原)的过程

1.下位学习中的遗忘(还原)过程:在下位学习中,下位观念在保持期间将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继续相互作用,从而使后学习的具体观念向原有的概括水平较高的观念还原。例如,教师举了很多例子来证实或加深某一基本概念,结果基本概念越来越巩固和加深,而具体的事例却被遗忘了。这就是常见的有意义的遗忘现象。

2.上位学习中的保持和遗忘过程:在上位观念的学习中,起固定作用的是概括水平较低的观念。由于这些观念是原有观念,因此初学时比新学得的观念稳定。新的观念概括水平较高,但初期不稳定。因此,在初期新的更概括但不稳定的观念向概括水平较低但较巩固的原有具体观念还原。之后经过不断复习,新的上位观念进一步分化并巩固,还原方向开始逆转,即概括水平较低的下位观念由于是较早学习的,现在却不如上位观念巩固,它就向着较晚学得的但概括水平较高而且也变得较为巩固的上位观念还原。

(三)有意义遗忘的利弊:A对下位学习的利弊:B对上位学习的利弊。 (四)影响有意义遗忘的主要因素

35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光伟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资料

1.学习阶段的影响因素: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②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选择;③学习者的个性;④学习速度的快慢,如果两个学习者学习时间一样,那么就要看学习方法等因素。

2.保持阶段的影响因素:①学习的稳定性和清晰性;②新旧知识联系的非人为性;③新旧知识联结的方式。

3.再现阶段的影响因素:①情境,主要指要求再现的方式(如是再认还是回忆),及再现时的气氛;②学习者再现时的态度;

(五)有意义遗忘理论的应用:①解释认知按层次组织的趋势;②解释和证明有意义保持的优越性;③解释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④解释记忆恢复现象;⑤解释呈现材料与回忆材料的差异。

第三节 认知结构与迁移和保持 一、什么是认知结构(名词解释题)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二、认知结构变量(填空题)

指个人的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奥苏贝尔提出三个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1.可利用性;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3.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三、操纵认知结构中主要变量的策略--利用组织者的教学技能(名词解释题)

1.什么是组织者: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2.组织者的类型及其应用

36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