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水质调控手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适用水质调控手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15780a7cd184254b353503

胞可在PHA 的作用下分裂增殖。宋学宏等 (2002)研究发现饲料维生素C 含量为75 mg/kg时,异育银鲫的头肾指数显著增高。这说明中药免疫增强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器官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增加鱼类肾脏、脾脏和胸腺的重量。

2.3 渔用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免疫增强机制研究 中药免疫增强剂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能力,主要体现在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上。谢麟等(2002)报道黄连、黄芩、黄柏、猪苓、大蒜等能提高免疫细胞吞噬作用,鱼腥草、黄连、穿心莲、大青叶、野菊花、丹皮、大黄、一枝黄花、金银花等可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刺五加、黄芪、党参、杜仲、黄连、黄柏、甘草、灵芝、茯苓、青蒿、丹参等可提高单核细胞吞噬作用,黄芪、丹参、刺五加、龙胆草等能诱生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

2.3.1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虾蟹等甲壳类免疫系统的影响 王宜艳等以中草药复合免疫药物虾康素连续投喂中国对虾7天,在第1、3、5、7天均能显著提高血淋巴的MPO、PO、SOD、CAT活力。陈孝煊等 (2002)试验证实大黄与黄连对二种淡水虾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有显著提高,攻毒试验显示免疫保护率100 9/6。李义等(2002)将黄芪、党参、大黄、板蓝根等十余味中草药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罗氏沼虾,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提高。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各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也明显提高。崔青曼等(2001)用0、0.5 、1.0 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饲喂河蟹,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能显著提高河蟹的血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杀菌活力、血清凝集效价及抗感染能力,极大增强河蟹机体的免疫功能。

2.3.2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养殖鱼类上的研究,已证实此类物质能激活鱼类的免疫系统。蔡中华等(1998)报道黄连、大黄及花粉均对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蔡春芳等 (2002)筛选出大蒜、螺旋藻、刺五加、黄芪对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SOD 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罗庆华(2002)在鲤鱼饲料中添加杜仲叶粉,以试验鱼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血清的凝集抗体效价为指标,结果表明添加杜仲叶粉能明显提高鲤鱼的免疫应答水平,尤以添加4 、6 的效果显著。陈孝煊等口 (2003)报道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4种中草药能明显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血液、体表黏液中的溶菌酶活性。

2.3.3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中华鳖免疫系统的影响周显青等【1列(2003)试验证实黄芪能明显促进中华鳖血细胞吞噬率及血清的溶菌活力、杀菌活力,促进中华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李建良(2000)研究表明,在中华鳖日粮中添加1 的纯中草药粉,可增加鳖的7一球蛋白含量,提高了鳖的体液免疫功能,采用皮内注射PHA 方法测定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组明显强于对照组。

3 渔用复方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二次开发是当前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主流,人们已经认识到:选择多种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中草药组成中药复方制剂,可以获得药效互补、疗效增强,且各药的单剂量与不良作用减少的优点,在实际使用上更具有优势。如王鸿泰n (1999)在研制防治鱼类病毒性疾病的中药配方时,提出除了选用板兰根、大青叶等常用的公认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外,还主张配伍一些热性的或微凉性的中药如肉挂、桂枝、月见草、紫苏、连翘等中药,认为此类中草药含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挥发性成分和生物碱,对病毒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渔用复方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也开展了一些工作。罗日祥(1997)配伍了两种复方中药免疫增强剂,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制剂1号对对虾的免疫系统有激活作用,中药制剂2号对对虾的免疫系统起抑制、破坏作用。陈学年等(2001)筛选了9种中草药组成5个复方进行嗜水气单胞菌为病原菌的鲫鱼败血病防治试验,抑菌定性试验及注射、口服药物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5个复方均有明显防病功能,但抗菌作用却有较大差异,提示中草药主要通过调动鱼体非特异免疫力发挥功能。简纪常等(2002)以黄芪为主药,当归为辅药配伍了一个中药方剂对建鲤的免疫系统进行研究,发现能明显提高建鲤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及血清溶菌酶活力,从而明显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对虾桃拉病毒病的防治

(1)病原

该病病原是直径31~32纳米的桃拉病毒(Taura Syudrome.virus,简称TSV),病毒粒子30~32纳米,单链RNA。主要宿主为南美白对虾,靶器官为甲壳上皮(附肢、鳃、胃、食道、后肠)、结缔组织等。 (2)症状

病虾不摄食,消化道内无食物;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甲壳变软,虾体发红,尤其是尾扇变红,幼虾(0.05~5克)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达80%。幸存者甲壳有黑斑,即虾壳角质有黑化病灶。

带毒的亲虾和虾苗、水和甲壳动物、水鸟粪便、冰冻虾(病毒可在体内存活一年以上)都可能是传播途径。

桃拉病毒有急性期和恢复期(慢性期)两种病程。其症状有些不同。

急性期感染常发生在幼虾期,虾苗放养至疾病防治池后(14一40天),会发生疾病防治虾群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0%。病虾不摄食,昏睡,体表色素扩散,肢体及尾部发红。 残存的虾会转为慢性感染,在下次蜕皮时会再次转为急性感染。成虾多为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