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256a8971fe910ef12df85c

(1)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2)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3)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

准备。

3.实现西北大联合

1936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36年上半年,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已停止敌对行动。 4.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日本对中国华北的扩大侵略,进一步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在华利益和国民党当局的统治地位。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及内外政策发生了某些变化,并开始着手整军备战工作。他还开始试探“政治解决”共产党和红军问题的途径。国共两党通过国外、国内的不同渠道开始接触,就合作抗日问题进行初步磋商。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简述)

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对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他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会剿”。他于1936年12月初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

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为了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上述主张,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也得到国民党内抗日派的赞同。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许多人联名要求恢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进人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接受改编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等协议。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O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6万人。接着,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

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二)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踊跃为前线捐赠钱物,一些人还不避艰险,把工厂迁往大后方。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等,一致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斗争。如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就进行大小战斗870多次,歼敌3.76万余人。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