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来教授答疑3G101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陈青来教授答疑3G101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387827ccbff121dd3683a7

ⅰ“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ⅱ“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ⅲ 因为,从“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模型来看,正好是“楼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过来。这样的看法对吗? ■ 答综合问题(5):

1、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

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4、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

5、板上部面筋的布置依据板区两个方向的跨度。跨度相差较大时,短跨面筋在上,长跨面筋在下;跨度相差不大时,与板底筋的上下保持一致(两个方向的ho相等); 6、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方向梁相交对ho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双向板的ho与单向板不同;

7、“筏形基础”相当于“倒楼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是,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 综合问题(6): 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 答综合问题(6): 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弯矩)较大区等等。

● 综合问题(7):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及附近部位搭接。请问陈教授这原理是不是柱与梁是刚节点?那么是不是顶层主梁与柱钢筋连接要这样做,顶层联系梁钢筋与柱钢筋连接是不是可以不这样做的, 只要保证锚固长度就可以了? ■ 答综合问题(7): 抗震结构柱与梁的连接节点为刚性连接。问题的后半部不好答复,因所提“主梁”与“联系梁” 是否为框架梁还缺少若干判别条件。顶层框架梁与框架柱的

5

连接必须采用该节点构造,但顶层非框架梁通常不与框架柱连接,所以与该构造无关;遇特殊情况顶层非框架梁的一端与柱相连(另一端以梁为支座)时,由于未形成框架(因而不是框架梁),所以满足锚固条件即可。

● 综合问题(8):有的施工单位和监理都对关于筏片基础的基础梁是否要锚固如果锚固 那 又怎样计算,还有板是否要弯勾?如果弯勾,那采取什么标准? ■ 答综合问题(8):

1、筏形基础的基础梁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框架柱的支座,因此,基础主梁(直接支承框架柱的基础梁)的钢筋(纵筋与箍筋)应在节点区连续布置;基础次梁(以基础梁为支座的基础梁)的钢筋应锚固在基础主梁中(可参考框架梁的锚固方式,但上下钢筋受力性质相反)。

2、筏形基础板尽端钢筋弯钩直段≥12d,当板的上部与下部均配置钢筋时,要采用拉筋将板封边。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 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 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 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

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 0.5laE(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 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 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 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

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 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

6

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

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

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 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

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LaE 时,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 (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暗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 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 0.4 LaE 。(这是参考连梁构造图的)对不对?

5、暗梁箍筋个数的计算:\洞口暗梁\仅在洞口范围布置箍筋,从洞口侧壁50mm处开始布第一个箍筋。然而有的施工单位除了洞口范围的箍筋之外,还在两头各增加一个箍筋,所增加的两个箍筋有没有必要?

还有,“非洞口暗梁”的箍筋是否全长设置?

6、从以往的施工图纸来看,暗梁都出现在墙身洞口的上方。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非洞口”的暗梁?如果有的话,会在哪些部位出现?起什么作用?

从03G101图集第19页的剪力墙图纸上看,A-B轴、 C-D轴、 ①-②轴上的暗梁,其下方都没有洞口,这些暗梁在什么高度上设置?(图上看不出来)起什么作用?这几个暗梁是否按墙肢全长设置?箍筋也全长设置?

答:1、暗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所以,暗梁不存在\锚固\问题,只有\收边\问题。 暗梁的长度是整个墙肢。暗梁主筋伸到端部弯钩15d ,箍筋全长设置。

暗梁的作用不是抗剪,而是对剪力墙有阻止开裂的作用。暗梁一般设置在剪力墙靠近楼板底部的位置,就像砖混结构的圈梁那样。 第51页连梁节点构造详图对暗梁不适用。 剪力墙洞口补强暗梁是另外一个概念。

7

2、暗梁锚固起点从墙端部起,暗梁纵筋也是“水平筋”,按照第47页构造; 3、暗梁与墙肢等长;

4、按第47页“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5、“洞口暗梁”应为“洞口补强暗梁”,箍筋布在洞宽范围,其构造见第53页,无必要箍入墙内;

6、大量的暗梁在实墙中,洞口上方可以是补强暗梁,补强暗梁的设置条件与暗梁不同。 七、我遇到了两份剪力墙结构的图纸,均有暗梁和连梁同时存在的问题,在图纸上要求,暗梁和连梁互相锚固。 我有两点疑问:

1、纵筋是不是相互伸入对方一个锚固的长度? 2、箍筋应如何处理?

答:1、连梁与暗梁相冲突的纵向钢筋(一般为上部纵筋),连梁纵筋贯通,暗梁纵筋与连梁纵筋搭接;不相冲突的纵向钢筋照布(一般为暗梁的下部纵筋要贯穿连梁)。 2、箍筋连梁范围按连梁,非连梁范围按暗梁。暗梁纵筋保持连通对结构有利,如果坚持锚固到连梁内(配箍筋的部位),两头钢筋的各自一个锚长加起来可能比洞宽还要长,还不如连续穿过连梁经济且受力合理。暗梁不是“梁”,而是在剪力墙身中的构造加劲条带,计算连梁时可不考虑暗梁的存在。连梁箍筋分布于洞口范围。

八、在03G-101中有关KL(抗震或非抗震设计)页中,有多处通长筋、贯通筋的标注(按勘误公告又有多处改动), 如:在抗震一、二级KL页面中已经把跨中 贯通筋 改为 通长筋,而在原有的横线下有说明:跨中同时存在贯通筋和架立筋时,其架立筋搭150mm。 1、在些页中当所谓的通长筋、贯通筋、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才可引用 搭150mm 这样的规定吗?

2、请问在跨中通长筋是指常规下设置的两根角筋吗?(不称为贯通筋),是不是把角筋之外所有一直连通的同直径钢筋又称作是 贯通筋 呢?

答:“通长筋”就是以前所称的“贯通筋”,规范把名称改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要跟着改。

1、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会有架立筋。

2、跨中的两根通长筋肯定是角筋。抗震框架梁构造要求设置的通长筋一般只需要两根,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