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集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集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66fef3ba0d4a7302763a88

1神话2风3雅4颂5《诗经》6采诗说 7献诗说8删诗说9弃妇诗10《春秋》11重言12寓言13卮言14《尚书》15《今文尚书》16《古文尚书》17《逸周书》18九歌19天问简况20楚辞21《吕氏春秋》22辞赋23抒情小赋24散体大赋25骚体赋26乐府27苏李诗28建安七子29游仙诗30左思风力31玄言诗32太康诗风33吴歌34元嘉诗歌35元嘉三大家36永明体37永明声律38北地三才39西曲40宫体诗41山水诗42用典43骈文44志怪小说45志人小说46初唐四杰47吴中四士48沈宋49上官体50律诗51馆阁体52文章四友53高岑54王孟55李杜56竹溪六逸57拗体58排律59大历诗风60大历十才子61长庆体62元和体63元白64韩孟65长吉体66小李杜67武功体68韩柳69唐传奇70变文71俗讲72南唐词73温韦74花间词派

1神话:神话即是关于神灵的故事。根据马克思有关神话的论说,指出其基本特征:它是想象或幻想的,它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所经历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经过\幻想\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它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远古时代的产物。 2风\:原指音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3\雅\:指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其区别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仅有诗题,不在305之数。

6采诗说: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7献诗说《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成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8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后世被许多人继承 9\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及其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10《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11重言: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已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构的。

12寓言:语言是结构简单的虚构故事,主人公是人、生物或无生物,寄寓较深的哲理于其中。

13、卮言: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局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之言。 14《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它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15《今文尚书》:二十九篇,是经师伏生所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

16《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用古文字写定,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这十六篇后来亡逸了。

17《逸周书》:本名《周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七十一篇,今存六十篇,另外十一篇仅存篇目,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18九歌:是一组祭神的歌曲,是屈原被放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组诗,它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令》、《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共十一篇作品。其内容,在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在艺术上也形成奇特瑰丽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19《天问》简况:《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余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此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20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体诗,它在当时并没有特定的名称,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西汉时刘向将屈、宋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编在一起,命名为《楚辞》。东汉时又有王逸将自己的一篇作品加入《楚辞》,并为全书作注,定名为《楚辞章句》,一直流传至今。“楚辞”作品“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又接受北方中原文化影响,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体诗。 21《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书,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以事实说理,平易畅达,不求华丽。从文学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加以说明,形象生动,意味盎然。

22辞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汉代的辞赋作品,依内容和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一般称为“辞”或“骚”,亦即骚体赋;二是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甘泉赋》、班固的《两都赋》等,一般称为“大赋”或“汉赋”。但到东汉后期,又出现了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短小,铺叙摹绘减少、抒情成分大增的赋作,一般称为“抒情小赋”。“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但只有到了汉代,辞赋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成自身的特质。

23抒情小赋: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似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

24、散体大赋: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这类作品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

25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严忌《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26\乐府”: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太乐令掌管雅乐,乐府令掌管民间俗乐。东汉掌管音乐的机构,也分为两个衙署,一是太子乐署,二是黄门鼓吹署;前者相当于西汉的太乐机关,后者相当于西汉的乐府衙署。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27苏李诗:所谓“苏李诗”是指萧统所编《文选》中收录的七首相传为西汉苏武和李陵所做的五言诗。如《李少卿与苏武诗》、《苏子卿诗》等。对这七首五言诗,学界已有定论:它不是苏武、李陵的作品,系后人伪托。它们在艺术上颇近于《古诗十九首》,有较高的艺术性,而西汉中期根本不可能产生如此成熟的文人五言诗。

28建安七子:是对建安时期邺下文人集团中除三曹之外的七位诗人的合称。曹丕在其《黄论·论文》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禹、应踢、刘桢为“七子”,他们都是邺下文人集团的中坚分子。尽管每人的文学成就不完全一致,每人在不同文体方面的优长也不尽相同,但都在诗、文方面有较高的成就,都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故后人合称他们为“建安七子”。

29游仙诗: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30左思风力:指左思诗歌的风格特色。左思的诗继承了建安风骨,具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和对当时门阀制度及黑暗政局的悲愤不平之气,尤其是他的《咏史》诗,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并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情激烈深切、刚健有力,与西晋诗坛的主潮太康诗风大异其趣,故钟嵘誉之谓“左思风力”。 31、玄言诗: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浅淡寡味。

32太康诗风:太康年间,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生活在比较优裕安适的环境中,加之司马炎提倡名教和拉拢名士以求支持,所以造成了“士无特操”的局面,此时士人群体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求名自适,他们爱财、奢侈、清淡、纵欲。表面看他们风流潇洒,但内心却世俗平庸。醉心于物欲无任何理想色彩。发之于诗,多为写实的内容,建安诗歌的慷慨悲歌和建功立业的胸怀气概,正始诗歌的忧生之嗟和对政治恐怖的激愤均已消失,转而在结藻清英、流韵绮靡方面下功夫,形成“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重摹拟,重形式技巧的特点,即刘勰所谓“采缛于正史,力柔于建安”的太康诗风。

33\吴歌”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吴声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以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晋书·乐志》)。

34元嘉诗歌:晋末宋初的诗歌创作。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共三十年,但元嘉诗歌却不仅限于此。它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秦始之交的鲍照。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理回归到感情。在艺术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重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有谢灵运、鲍照、颜延之、谢惠连、谢庄等,其中以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鲍照的乐府诗成就最高。 35元嘉三大家:指元嘉诗坛的三位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他们都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其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各不相同:谢灵运追求的是清水芙蓉之美,颜延之追求的是典丽华赡之美,而鲍照则追求热烈明畅的浓艳之美,各有其突出的艺术个性

36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中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37永明声律: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然。他们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

美的声调搭配原则。周yong作《四声切韵》。沈约作《四声谱》,并将四声之说应用于文学创作上,创为“四声八病”之说,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诗歌形式出现的新面目。“四声”即为平上去入,而“八病”则各家解释不同。按照日僧空海《文镜秘府论》对“八病”的最早解释,它包括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和正纽。前四病是针对五言诗声调搭配的要求,尤其注重句末重音,这就造成了诗歌抑扬顿挫、对称与错综相结合的声调和谐之美;后四病是对五言诗用字的韵母声母要求,即除联棉词外,尽量不用双声叠韵,更不能与韵脚同韵。

38“北地三才”北方本土诗人的代表“北地三才”诗风的变化即可说明。温子升(495——547),字鹏举,是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邵(469——?)字子才。河间人,由魏入齐,官至中书令、国子祭酒。邢邵诗作慷慨悲凉,有魏晋之风,以至他被称为“北间第一才士”。魏收(506——572),字伯起,巨鹿 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他的诗歌今存十余首,多为模仿南朝之作。

39“西曲”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

40宫体诗:是指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丽靡轻艳的诗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沈约、谢眺的某些诗作已具宫体诗的最初形态;玻梁简文帝萧纲时代,萧纲、萧绎及他们身边的诗人竞写宫体诗,宫体诗遂达到全盛期;陈后主及其身边的“狎客”亦务宫体,余波直至隋和唐初。宫全诗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多写妇女、男女之情、登临游宴、咏物、游戏,同时对写实技巧刻意追求。它是魏晋以来重抒情、非功利文学思潮的继续,是文学觉醒过程中的一种极端的表现。 41山水诗:指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在先秦的诗歌《诗歌》和《楚辞》中,都出现了自然山水,然多作为比兴的材料或作为人事的背景而存在,并不是作为诗人或读者的独立审美客体;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但在建安诗坛并未蔚然成风气;东晋玄言诗人借山水以体玄悟道,诗中描写了山水景物,但山水在诗中还是作为道的载体而出现,仍依托于玄理,并非作为审美的对象;到了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歌中的地位,并创作了一大批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使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42用典:亦称用事、隶事。其本来作用是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据史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后来又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即以一句古事古辞,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

43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的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44志怪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一大类别。它起于魏晋时期,繁荣于两晋和南北朝。其主要内容是寻谈神仙鬼怪。其中也保存了一些优秀的民间故事,如《李寄斩蛇》《三王墓》等,当然也有不少宣扬佛、道因果报应的内容。志怪小说一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不但保存较为完整,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代表了志怪小说的最高水平。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在取材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对唐传奇、宋笔记小说、宋元话本、戏曲及明清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5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一大类别。其主要内容是记述魏晋南北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