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情况的调查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a7495dbe23482fb4da4c83

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实地调查报告

凌晶 102262006008

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也日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增强公民意识更是已经从知识界的呼吁变成党和国家的意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一理念。为了进一步宣传关于党提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育健全的公民意识,我对此展开了以“大学生公民意识情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6月21,我对农大校园农业银行里排队等待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书以面问卷为载体,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的方式展开,以现场调查为主。比较客观的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份,回收问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30。

统计结果显示,有23.33%的学生比较了解公民意识,76.7%的学生不太了解公民意识。这就从总体上说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水平不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男生对于公民意识的了解程度比女生要略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于公民意识的了解程度比来自城市的学生略低,高年级学生对于公民意识的了解程度比低年级要高。

(二)调查问题分析 1、男女性别差异造成的影响

对于男生的公民意识比女生低这一现象,这和男女生自身的性格差异有一定关系,女生对于生活中的细节把握与对自身的关注程度比男生要强,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女生在公民意识的认识与了解上存在一些差距。

2、居住地不同造成的影响 (1)与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

由于居住在农村的父母知识水平比居住在城市的父母知识水平与认识水平在整体上明显要低,而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与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来自农村的学生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的“先天差距”。

(2)与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校教育有关

学生对于公民意识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学校教育条件的差距以及各地区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不同。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教育条件较差、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落后,在对于公民意识的认识与了解方面明显比来自于城市的学生要差。

3、入大学时间长短造成的影响 (1)与生活环境有关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校园里有着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各种事物的认识都有着很大的主见,迫于生活的压力,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动态,这也就造成了高年级学生对于公民意识的认识与了解要比低年级学生要深。

(2)与学校教育环境有关

近年来,由于公民意识这一话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学校为了响应党的增强公民意识的号召,积极开展一些关于公民意识的活动,并开展一些相关的课程,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公民意识的认识与了解。

4、公民意识的具体问题分析

首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公民意识。公民意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主体意识,即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主人身份的认同,换句话说就是主人翁意识。现代民主国家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它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权力合法性在于公意。

(2)权利义务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3)公平正义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公民在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有义务遵从法律和各种公认准则。

第五题中认为自己是国家主人的学生只占了十分之一,这就说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这和当今社会的一些制度不完善有一定关系,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翁之一。每个公民都要有主体意识,否则,国家权力的运行就很可能偏离公共意志。

第六与第七题是关于权利与义务意识的问题,同学们的选择大多集中在比较了解和不太了解这两项上,这就说明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还比较模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与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有一定关系,毕竟只是一个小社会,只有真正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才能对权利与义务意识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八与第九两题是关于公平正义意识的问题,同学们的选择则非常一致。所有人都完全赞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所有人都认为当今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这就说明大学生的公平正义意识还是很好的,但由于当今社会“我爸是李刚”这一类现象的频繁出现,大学生对于公平正义意识的理解会出现扭曲。

第十题是关于责任意识的问题,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他会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而其他人则不太肯定。这就说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不是很强,这和所受的教育及自身对于责任的理解有关。

第十一题是关于守法意识的问题,有五分之四的学生选择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这说明大学生的守法意识还是很不错的。但也还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闯红灯,造成大学生守法意识强弱的原因在于从小的教育以及个人经历。

三、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首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之一,其次,大学生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要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共权利的运行,同时也要积极地去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只有在参与中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于平等要有正确的理解:平等是相对的,绝对平等的结果是不平等;平等是一种比例平等,而不是机械平等,是权利平等而非事实平等,是机会、过程的平等;要正确对待结果的不平等。

要树立正确的责任观,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违法行为,应该大胆的指出,用

来加强自身的守法意识。

总得来说,大学生自身要有意识的树立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责任和守法意识等,树立健全的公民意识。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加强公民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教育除了系统的学校理论教育外,还需要开展广泛的实践性教学,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生活体验,使大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更加深刻与全面。但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应多种多样,如在法律教学中,举办模拟法庭、组织庭审旁听、组织法学知识竞赛等,这可使大学生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再如,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选举、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社会公德论坛、学生干部选举、学校民主管理等,这可多方面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

其次,学校应加强公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首先,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的公民意识,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在思想上确立学校教育是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主渠道观念。其次,强化学校的“公民文化”建设,使学校公民意识培养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从物质、制度和心理等方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公民意识宣传;二是要研究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取向的特点与规律,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科学性;三是建立大学生言论表达的正常渠道,做到有说者,也有听者,让说者与听者互动,从而使大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公民形象,真正懂得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光荣;四是充分运用学校各种舆论、经济、行政等制约机制,将公民意识的某些内容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五是通过写学习心得、体会、实践报告等形式,创造一种“自律”与“慎独”的机制,将社会的外部要求经过“内化”转变为大学生的内在素质。

(三)社会方面

首先,党和政府应建立相关制度和实施体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大学生培养事关国家发展未来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公民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制度规范,并组建相应的专门负责部门如公民教育委员会来负责全国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相关教育活动,从而使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从根本上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