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理想人格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语》中的理想人格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aced24cf84b9d529ea7a26

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和“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也懂得“一念之差,咫尺天涯”的道理,君子与小人也是一步之遥。所以除了从正面教育君子要时刻谨戒约束自己,还以小人作比,时刻纠正君子的言行。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等。在他的心目中,真正的君子可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在日常生活中君子有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给人的感觉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他给世人勾勒出这样一个刚柔相济、内外合一、中庸而又“不器”的从容不迫的君子形象,让人真实可感。

注释:

[1]参见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47,以下凡引《论语译注》皆不再做注 [2]参见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 2007.27. [3]参见李殿元,杨梅.《论语》之谜[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190~191. [4]参见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4.

[5]参见余卫国.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J].学术论坛,2005(3):29.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2.肖起清,张意柳.“君子人格”:《论语》的灵魂[J].江淮论坛 2005,(6). 3.李殿元,杨梅.《论语》之谜[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王恩来.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余卫国.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J].学术论坛,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