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兽医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7eabe473968011ca2009154

因素称为疾病的内因。

?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对疾病的发生常常起到诱导或抑制的作用,这被称为疾病发生的诱因。 ?一、外因:指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素。

?生物性致病因素:主要指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

侵入机体的微生物主要是通过产生有害的毒性物质,如;外毒素、内毒素、溶纤维蛋白素和蛋白分解酶等而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伤。 侵入机体的寄生虫则通过机械性阻塞,产生毒素,破坏组织,夺取营养以及引起过敏反应等危害机体。 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的特点:

(1)选择性:主要表现动物种属的选择性,传染路径、侵入门户和作用部位的严格性。 (2)损伤作用: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损伤机体。 (3)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潜伏期、病程、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等。

(4)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作用于整个疾病过程,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

化学性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毒草等 来源:(1)化学毒物污染的水源、农作物、 土壤、饲料和空气等。 (2)过度密集饲养造成的圈舍内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增加。 (3)饲料调制不当造成的中毒等。

(4)各种体内病理代谢性有毒物质肠道内腐败分解的毒性物质。 特点:

(1)选择性:指化学性致病因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的毒害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

(2)致病性常发生改变:化学物质在机体的作用下常常被冲淡、中和和排泄等,故常发生改变。(作用与化学物质的性质、剂量和吸收速度有关) 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变成亚硝胺(致癌物质) (3)有短暂的潜伏期

?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温热(高温和低温)、电流、电离辐射、噪音、大气压改变等。

? 温热(热射病和日射病);低温(感冒或冻伤);电流(电击);电离辐射(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噪音(引起应急)、大气压改变(缺氧)

?机械性致病因素:指机械力的作用。

如锐器或钝器的损伤、爆炸波的冲击等。 特点:

(1)对组织的作用不具选择性

(2)无潜伏期(个别机械力除外,如肿瘤压迫引起的,因为肿瘤的形成本身具有潜伏期)及前驱期

(3)造成外伤时,仅对疾病起发动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参与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4)机械力的强度、性质和作用部位决定着引起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后果。

?营养性致病因素: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缺乏、不足或者过多也可以引起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痛风、肥胖症、脂肪肝综合症 ? 应激:机体在应激原的作用下,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借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二 内因:是指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性,即感受性,另一方面是指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即抵抗力。 1 机体的反应性: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能以比较恒定的样式发生反应的特性。

绝大多数病因是通过改变机体的反应性而发挥作用的。 ?(1)种属

?(2)品种与品系 ?(3)年龄 ?(4)性别 ?(5)免疫性

? 免疫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一种防御反应。 作用:防传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2 机体的防御能力

外界致病因素侵入机体产生损伤的过程中,会遇 到机体各种屏障,这些屏障就是机体本身的防御机构。 防御机能主要表现为:

将进入体内的致病因素固定在一定的地方,然后把它吞噬掉; 分泌一些体液直接或形成抗体消除进入体内的致病因素; 将致病因素排出体外,并分泌物质中和毒素。

机体的屏障机构:

(1)外部屏障 :主要由皮肤、粘膜及其附属腺体、皮下组织以及骨骼和肌肉等组成。

外部屏障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有效地阻拦外界致病因素的入侵,并能缓解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

?(2)内部屏障 :包括淋巴结、各种吞噬细胞、 肝脏、肾脏、血管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三 疾病发生的诱因

? 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 包括: 社会因素 ? 自然因素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外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内因是疾病发生的根本依据。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

第五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习要点: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致病刺激物在体内的蔓延途径

?发病学(pathogenesis)——是关于疾病过程如何发生(origination)发展(development)和转归(termination)的理论学说,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发病机制或机理(mechanism of disease)——是关于疾病如何通过一个环节(过程)到另一个环节(过程),亦即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理论。发病机理研究的是疾病过程中各种变化之所以发生的一般规律。 ?一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1 因果交替规律: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因果不断交替、推动疾病的发展。 ?2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二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 直接作用:致病因素对组织的直接作用 ?2. 神经机制:致病因素直接作用神经中枢,引起神 经机能障碍

3. 体液机制:致病因素通过体液的组成改变或量变而致病的

4. 细胞机制 :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碍。

?5. 分子机制 :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到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引起的损伤。

?三 致病刺激物在体内的蔓延途径

?1. 组织蔓延:致病刺激物沿着组织或组织间隙进行蔓延。

连续性蔓延:指侵入机体的致病刺激物,由病灶沿组织间隙或结缔组织扩展至其邻近组织。

管腔内蔓延 :指致病刺激物随着管腔内液体的流动沿管腔蔓延到其他部位。

接触性蔓延 :指在空间上无直接联系的两个部位之间,仅仅是由于互相接触而发生蔓延。 ?2. 血道蔓延和淋巴道蔓延

?病原微生物越过外部屏障后,可以进入血道和淋巴道蔓延。血道蔓延的后果常引起菌血症、毒血症甚至败血症,而淋巴道蔓延则多伴发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3. 神经性蔓延

?刺激物神经蔓延:是指刺激物沿着神经干内的淋巴间隙扩散蔓延。 ?刺激神经蔓延:是指刺激物作用于神经引起冲动,并传递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使中枢的机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有关器官的机能改变。 强调几个观点

1、病因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原始病因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始终起决定性作用,但在各阶段意义不同。 病因学预防、早期治疗均有效。 2、损伤与抗损伤矛盾贯穿疾病的始终

形态代偿与修复 抗损伤 机能代偿 代谢代偿

3、因果转化规律:原发病的结果-继发病的原因 4、局部与整体﹙全身﹚的关系 1 按病因分类:疾病发生原因分类

传染病:指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 行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寄生虫病:由各种寄生虫侵袭机体而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