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大题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大题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42cf3f6c85ec3a87c2c5a3

为山岭、丘陵,林业应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应显著扩大。 2.西北干旱区

1)占全国面积百分数:约占全国面积的27.3%。

2)决定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湿润状况的地域差异。 3)新构造运动及地势: 4)气候:干旱和半干旱

5)水文: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多暂时性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潜水不丰富。

6)地貌外营力:微弱的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广泛的风蚀和堆积,山地冰川蚀积及冰缘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

7)土壤:机械组成较细,有机质含量有限,可溶盐分较高。

8)植被: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

9)植物区系: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

10)遗存性因素:外营力较弱,构造地貌保存较好,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湖岸阶地的存在。

11)人为因素: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12)土地利用方向及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主要问题:绿洲发展农业,干草原、荒漠草原大部是畜牧地区,高大山地则是经营林业与畜牧的场所。本区主要的问题是水源不足。应防风固沙、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草场等。 3.青藏高原区

1)占全国面积百分数:约占全国面积的26.7%。

2)决定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自然界随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带性。

3)新构造运动及地势:大幅度上升的世界最大高原,海拔在4500m以上,有许多高山超出雪线。

4)气候:空气稀薄,气温很低,太阳辐射强,风力强。 5)水文: 大部分为内陆流域,有较多的冰川、湖泊。

6)地貌外营力:物理风化与物质移动较强列,冰川和流水的搬运堆积。

29

7)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成土母质的机械组成很粗,土壤剖面发育较差。 8)植被:荒漠、高山草甸灌丛为主,森林很少。

9)植物区系:第四纪冰期后在上升过程中形成。与蒙新高原植物关系较少,植物种属很少。

10)遗存性因素: 第四季冰川遗迹广泛分布。 11)人为因素:人类影响微弱。

12)土地利用方向及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主要问题: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农业。本区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46、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大量观测资料证明,在水平方向上,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例如上海热岛中心位于徐家汇到外滩的旧城区,北京热岛中心位于东西长安街的城区南部。城市热岛与城市化程度(城市建筑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的几何形状、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方式等均有密切关系。城市化程度愈高,即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愈大,其城市热岛强度愈强。

47、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并说明沙丘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新月形沙丘主要是在单风向作用下由沙堆演变而成的,状如新月,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成凸形,坡度10—20°,背风坡陡而微凹,坡度为28—33°,相当于沙子的最大休止角。

新月形沙丘最初形态是一种较小的盾状沙堆。盾状沙堆一经形成,就成为风沙流运行的更大障碍,贴地层气流在沙堆的背风坡会发生分离,形成具有水平轴时,沙体发生剪切运动,部分沙粒崩坠,形成小落沙坡,发育为雏形新月形沙丘。此后,随着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愈来愈厉害,涡流的尺度和强度都不断加大,小落沙坡进一步扩大。在同一发展过程中,沿沙堆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由于两侧较顶部低矮,移动就快),在沙丘的两翼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沙丘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输沙量,沙丘移动速度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而输

30

沙量与起沙风速的三次方成反比。(2)沙丘高度,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高度成反比。(3)沙丘移动速度还受植被、沙丘水分及下伏地面因素影响。植被能减小风速,沙粒湿润需要更高的起沙风速,下伏地面粗糙可阻碍沙粒起动

48、现代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试分析他们的成因,为什么在地质时代

干旱气候的分布与现代不同?试举我国实例加以说明

现代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以下地区: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诸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大沙漠、塔尔沙漠、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带、西南非洲的卡拉哈利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等; (2) 纬度10°—30°附近的热带大陆西岸地带,如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秘鲁沿岸、北非沿岸、南非沿岸地带; (3)地处内陆,如中亚、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美国内华达、犹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等; 干旱气候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持续宽广的下沉气流。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纬度上,终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又当信风带的背风海岸,是热带大陆气团的源地,离赤道低压槽和极锋都很远。最大下沉气流的平均纬度在南北半球的33度附近,降水量极少,像北非的阿斯旺经常是连续多年无雨,偶有降水多属爆发性阵雨。

(2)缺乏气压扰动。气压的气旋性扰动,它具有产生降水的必要条件—湿空气的不断复合上升。著名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主要就是由于缺乏这种气压扰动(降水系统)所造成的,尽管空气中的水分并不缺少。热带大陆西岸、冷洋流经过的海滨地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但在厄尔尼诺现象中却出现大雨,造成洪涝灾害。

(3)缺乏潮湿气流。空气潮湿不一定下雨,但反过来,如果没有潮湿空气,则一定不会下雨。由此可见,潮湿气流可以到达某地区虽不是该地区降水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些内陆距离水的源地十分遥远、或包含水汽的气流长途跋涉、途径干旱地带,或潮湿气流被巨大的山脉所阻挡等等,均是干旱气候的直接原因。

(4)局地下沉气流。这种局地下沉气流一般是由山脉或其它特殊地形所诱发的。通常叫做雨影沙漠的干燥气候带存在于山脉的背风侧,地球上的好几个主要沙漠属于这一类型。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以西、智利北部几乎总是存在着连续不断的下沉气流,它形成了著名的南美洲阿特卡马沙漠。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大部分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不过,以上成因多数还难以解释中国温带干旱气候的形成问题,更不能解释干旱气候何以第四纪中期以来趋于强化。凡此,均说明了亚洲中部干早气候成因的独特

31

性,即青藏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和高原的屏障作用,它直接阻挡了西南湿润季风气流的北进,切断了主要的水汽来源。平均而言,高原北侧的大气湿度不足南侧的1/3。

(1)高原为强大的热源和有组织的上升运动区。在高原及邻近地区多年夏季平均的垂直运动场上,夏半年(4-9月)高原上盛行较强的上升运动,而绕高原西、北和东北侧分布着下沉运动带,三个下沉中心大体分别与中亚、西北和华北三片干早及半干早区对应。高原北侧和西侧这种长时间维持的深厚下沉运动,致使这些地方全年出现少云的干燥天气,形成高原外围少雨带。 (2)强迫西风气流分支绕流,形成高原北侧全年盛行的高空脊和反气旋性辐散带。既进一步加强了高原北侧的下沉运动,也使气柱中本来就稀少的水汽易辐散掉,难在当地降雨。

49、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根据成土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迁移、转化、累积的特点,土壤形成可分为如下几个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继后生长藻类,再后生长地衣、苔藓,它们开始积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是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参与下进行的,形成的原始土壤初具肥力。(如发育在青藏高原等地高山寒漠土) 2)灰化过程

灰化过程是指土体亚表层 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在寒温带针叶林植被条件下,由于有机酸(富里酸)溶液的下渗淋溶作用,在上部土体中,除石英外,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铁铝胶体淀积于土体下部,结果形成一个灰白色土层,称灰化层。这是灰化土的典型特征。 3)粘化过程

粘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积的过程。

主要在暖湿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大量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淋洗,在土体中下部明显聚积,形成一个较粘重的层次。 4)富铝化过程

是指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不但盐基离子强烈淋失,硅酸盐也大量淋失,次生粘土矿物中的铁和铝发生分离,不断形成氧化物而大量累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