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德育原理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4cfe3590c69ec3d4bb7524

德育原理------自学辅导资料

德育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是教育家( )首先提出的 。 A 、马卡连柯 B 、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加里宁 2、 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D、强调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 3、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是( ) A、私德 B、社会公德 C、国民公德 D、职业道德 4.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

A、推理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道德两难法 5.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 A、品德情感 B、品德行为 C、品德认识 D、品德意志

6、关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强调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忽视基础文明教育和道德教育 B、心理品质的发展也作为德育目标的要求

C、不仅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培养,而且强调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 D、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分开来 7、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 )

1

德育原理------自学辅导资料

A 、1990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 8、学校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品德教育

9、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规律 C、德育方法 D、德育规则

10、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

A、示范法 B、讨论法 C、陶冶法 D、讲解法 11、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拉斯 12、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 ) A、私德 B 、社会公德 C 、国民公德 D、职业道德 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15、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C、团队活动

B、各科教学 D、校会晨会

2

德育原理------自学辅导资料

16、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拉斯 17、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 A、揭示德育规律 C、探讨德育现象

B、总结德育方法 D、研究德育功能

18、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

A、推理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道德两难法 19、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并利用学生本身存在的优点克服缺点错误,这种做法主要遵循了( )

A、知行统一的原则 B、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20、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活动和交往 B、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C、深刻的道德认识 D、品德发展的动机

21、关于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22、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

3

德育原理------自学辅导资料

A、奖励法 B、惩罚法 C、评比法 D、操行评定 23、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知与情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 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4、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A、德育原则 B、德育规律 C、德育方法 D、德育规则 25、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 A、德育个别问题 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规律

D、德育一般问题及规律

26、德育的外延涉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 ) A、理想教育 B、劳动教育 C、人生观教育

D、道德教育

27、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 A、揭示德育规律 B、总结德育方法 C、探讨德育现象

D、研究德育功能

28、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属于(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宗教教育

D、道德教育

29、德育即( ) A、品德教育

B、思想教育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