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创新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创新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8fa72b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a

0-20

由v=v0+at得t= s=9 s

20-9答案

202

m/s 9 s 9

3.在一次汽车性能测试中,汽车达到一定速度后关闭发动机并刹车,刹车后汽车连续通过长度都是L的两段距离,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过第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t,通过第二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2t,假设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求汽车在刚刚通过第一段距离L时的速率。

解析 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设AB中间时刻速度为v1,B点速度为vB,BC中间时刻速度为v2,刹车后的加速度为a,由A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得

LLv2-v1Lv1=,同理可得v2=,对两个中间时刻之间由a=得a=-2,对D到B用运动学

t2t33tt2

tLLt5L公式:vB=v1+a=-2·=。

2t3t26t

答案

5L 6t考点四 自由落体运动(c/c)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a/-)

[要点突破]

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各种方法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仍然适用。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竖直下抛运动问题。

3.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初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 (2)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 a=-g (3)上升和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

[典例剖析]

9

【例1】 (2015·浙江9月测试)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开始的用时为t,

3则( )

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 B.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3t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6gt D.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3gt

1h122

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gt′,=gt,解得t′=3t,A正确,B错误;物

232体落地时的速度v=gt′=3gt,C、D错误。 答案 A

【例2】 如图所示木杆长5 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圆筒AB,圆筒AB长为5 m,取g=10 m/s,求:

2

h

(1)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是多少? (2)木杆通过圆筒AB所用的时间t2是多少?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t下A==

2×15

s=3 s 10

2h下Ag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

t上A=2h上Ag=

2×20

s=2 s 10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

t1=t上A-t下A=(2-3) s。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

t下A=2h下Ag=

2×15

s=3 s 10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用时

10

t上B=

2h上Bg=

2×25

s=5 s 10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t上B-t下A=(5-3) s。 答案 (1)(2-3) s (2)(5-3) s

[针对训练]

1.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

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

A.1∶3 C.1∶8

B.1∶5 D.1∶9

2

2

解析 小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2ghab=v,2ghac=(3v),解得故D正确。 答案 D

hab1

=,hac9

2.(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如图所示,只要测量了小明释放直尺到小张捏住直尺这段时间内直尺下落的高度h,就能确定小张的反应时间t,其所依据的关系式为( )

A.t= C.t=

2h

hv2hB.t=

vgg2hD.t=

12

解析 直尺下落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h=gt,代入数据解得t2=

2h,C正确。

g答案 C

1.(2017·稽阳联考)2017年1月3日早晨,中央气象台发布史上首个大雾红色预警,受大雾影响,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 m,对交通带来严重危害,则在此气候条件下,某汽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 m/s,驾驶员反应时间不计,则他应控制最大车速约为( ) A.40 km/h

B.60 km/h

2

11

C.80 km/h D.100 km/h

2

解析 由题意可知,汽车的最大刹车距离为x=50 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0-v=-2ax,解得v=2ax≈80 km/h,C正确。 答案 C

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 s,g取10 m/s,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

-3

2

A.1 m C.0.4 m

B.1.25 m D.1.5 m

解析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5 m/s,

xtv2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h==1.25 m,B正确。

2g答案 B

3.(2017·安吉期末)在一次放风筝过程中,悬停在45 m高处的风筝由于风筝线的突然断裂而下落。风筝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 A.1 s C.3 s

12

解析 根据h=gt得t=

2

2h=B.2 s D.9 s

g2×45

s=3 s,而风筝的运动时间大于自由落体运动10

的时间,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4.(2017·舟山期中) 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 s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 ) 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C.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小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1122

解析 设乙运动的时间为t,则甲运动时间为t+1,则两球的距离s=g(t+1)-gt=gt2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