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外国文学 文学常识部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外国文学 文学常识部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cc71747cd184254a353550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点评: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题中常考的题型,那么怎样来分析呢,一般可以这样来分析:(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B

【解析】A中应是“化静为动”C中应是“一种阅兵的盛大场面”D中应是表明春雨的一种“无私奉献精神”。 3.B

【解析】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A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所以,A表述不正确。 4.D

【解析】D中感情表达已变成暖色调的,激昂,表达出诗人必胜的革命信念。

5.C 【解析】略 6.C 【解析】

A浪淘沙起源于唐代;B水调歌头起源于隋代;D西江月起源于唐教坊,C天净沙:越调,是曲牌 7.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①⑤两句都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表达的是一种豁达的情怀。③表达的是对离人的祝愿。④表达的是将士们的那种矛盾心情。经分析,故选“C”项。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夏日傍晚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9.B

【解析】“枯藤老树昏鸦”是一个沧桑悲凉的画面,大有人生苍暮之感。一枯藤一老树一昏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黯然伤怀

的心境。一枯,暗射人生的干枯;一老,暗射人生之沧桑;一昏,暗射仕途之昏昏然,郁郁不得志。一起首,就将读者带入了作者所想象的境界。而不是点明的时令是初冬。退一步其名为:秋思,也不可能首句写初冬。 10.A 【解析】

A项衡阳这一地方的大雁都往南方飞去了。 11.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失去它的惋惜。

12.青山能遮住视线却挡不住收复失地之心。用“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不可阻挡。用“鹧鸪”表达忠于南宁,决不屈膝于金人的报国之志。(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理解上片内容,“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由此可知,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表达了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失去它的惋惜。

12.根据“即景明志”的要求,分析出景物描写中包含的决心、抱负等即可。如“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就借景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决心。“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出词人的爱国之情。由此,即景明志的写法可见。 考点: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与写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13.密州出猎(出城打猎、狩猎、出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14.这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了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情感。(2分)运用典故,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