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外国文学 文学常识部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外国文学 文学常识部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8cc71747cd184254a353550

13.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

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的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对于内容的理解,则要根据诗文大意及景物特征等综合分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15. 异 孤寂荒凉

16.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忧国的感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读词的上片可知,上片在写边塞之秋景,突出了其与内地的不同,因此“异”字是统领上片的字,根据所写景物“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可知,特点是寒冷、孤寂、荒凉的。

1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写出了深夜边疆的将士们因思乡忧国而无法成眠,表现了他们的忧国思乡之情。

考点: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在通读诗词的基础上,注意抓住诗词中的关键字词,结合写作背景,对诗词进行深入地理解。情感类题目,一定注意诗词中所写事件的性质,所写景物的特点等,据此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揣摩。 17.A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7.“绿肥红瘦”绿是指叶子,绿肥是指叶子茂盛,红是指的花,红瘦是指花凋落。所以答案是A叶茂花残。

18.A. “浓睡不消残酒” 是指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不是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所以A不正确。B. “知否?知否?”不是“卷帘人”在追问。而是作者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所以B不正确。C. 这首词押韵的字是”酒”和”旧”。所以C也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古诗鉴赏。

点评:鉴赏诗歌要注意从诗歌意象、诗歌表达的感情、写作的背景等方面去理解,特别要注意古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

19.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2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1.①比喻: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②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像”对仗工整。③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