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27904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9

【注】①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②憀(liáo):依赖。③争:怎,怎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15.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 , ”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李煜《虞美人》中,“ , ”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

B.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C.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D.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智能手机 ① 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买到书籍和商品,城乡的鸿沟有了拉近的可能, ② 互不相识也能够同处一室, ③ 不必担心互相加害。曾有人预言,互联网技术会让人们变得空前冷漠,成为一个个孤立的原子个体。 ④ 我们能够看到的互联网,正让社会交往变得进步而美好, ⑤ 还未成为现实, ⑥ 是必然的趋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已经 连 而 可 虽然 但 B 正 就算 也 不过 哪怕 仍 C 已经 哪怕 且 其实 就算 也 D 正 即使 而 但 虽然 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 ① 。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根据董奉的传说, ② ,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 ③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 ④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

请以上述四句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模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参考答案】D

【解析】孔府档案记载的资料表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2.【参考答案】A

【解析】衍圣公凭借大宗主地位在家族中建立的是“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而非宗族体系和族规等。另原文强调的是完整性、完善性和完备性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3.【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前后语句不存在“??才??”的必要条件。 4 C

5 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

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发向上。

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拒绝不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 看法一: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跛哥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情节发展;④“跛”是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法二: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C (“是一个循环过程”错,原文只是说创作在变化,不断地做加法)

8.D、E(A“设问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技巧性较强”错,本篇访谈问题设置针对性强,问题直接明了。B强加因果,“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大都在学外语做翻译”只是一种事实。C原文意思是韩少功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的变化是受社会变化以及自己知识和感受的变化促成的,而社会的变化和自己的变化与“文料”和“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似,即社会的变化相当于“文料”,自己的变化相当于“文意”,而非单指自己的变化。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 5分,多选不得分)

9.“始于情感”指作者写作时要有某种冲动或情感,“终于人物”就是指要把人物写得鲜活丰富。(1分)韩少功认为这应该是好小说的基础。(1分)只有作者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