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7题研究 - 明清社会转型与迟滞配套练习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7题研究 - 明清社会转型与迟滞配套练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42795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8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27题研究——明清社会转型与迟滞

1

1.(2015·全国Ⅱ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2017·全国Ⅱ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3.(2016·全国Ⅰ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4.(2014·全国Ⅱ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

2

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5.(2016·全国Ⅲ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6.(2017·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7.(2018·全国Ⅲ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8.(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9.(2018·全国Ⅰ卷,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3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10.(2014·全国Ⅰ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11.(2015·全国Ⅰ卷,27)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江苏 唐 15 7 宋 16 8 明 2 17 清 1 49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12.(2018·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3.(2013·全国Ⅱ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B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积聚,城镇商业繁荣,出现了如徽商、晋商等地域性商帮;同时,由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京杭大运河所发挥的黄金水道作用,跨区域长途贸易十分繁荣,故B项正确。明代的国家统一早在朱元璋时期已经完成,A项不符合史实。明代是区域性商帮的形成阶段,将首都迁到北京在政策上也没有起到抑制的效果,故C项错误。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江南一直是我国经济、文化的重心,故D项错误。

2.A 试题要求学生明确明初与中后期中央权力变化和转移的脉络。前期,宦官不得干政,禁其读书是最直接的方法。明中后期,出于对外廷官员的不信任,皇帝便利用宦官对其实行制衡,而这也对宦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间接促进了宫廷中宦官教育的发展。宦官识字的情况逐渐制度化,他们干政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的存在,只能说明这一时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即由原来的皇帝与外廷直接发生关系,转变到宦官可以票拟,进而再转入外廷。因此A项正确。虽然宦官有票拟权,但是并不能代替皇帝进行决策,B项不正确。同时内阁依然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议政机构,宦官并未真正掌握决策权力,C、D两项均不正确。 3.B 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在地方分设都司、按司和布政使司,以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