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46b5f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2

A.以阶级立场掩盖经济利益的差异 B.是对农民真实愿望的描述 C.建立在坚实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D.突出了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材料用苏维埃政权保护农民这一阶级立场掩盖了对农民利益的损害,故A项正确,可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排除D项。

9.《颜氏家训》载: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反映的是(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市场经济 【答案】 A

【解析】材料体现了农业与副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故选A。 10.阅读下列图片。

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 A.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B.都符合当时国情

第5页/共18页

C.都促进了农业发展 D.都促进了工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深人认识。由图中信息可知左图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右图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C、D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新经济政策符合了战后要求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故选B项。

11.下面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增长的示意图。以下对该图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总体上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B.轻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农业 C.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该经济模式有欠缺 D.农业集体化运动拖了国家工业化的后腿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图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比例情况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例过重、发展过快,农轻重比例失调,因此A、B、C气项说法正确,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D项。

12.美国学者R. R.帕尔默曾对某国的一项经济政策作这样描述:“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

第6页/共18页

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经济政策”所指的应是 ( )

A.新中国的三大改造 B.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 B

【解析】国家控制经济“最高指挥权”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存在及发展,这与苏俄(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特征符合,B项正确。A项是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显然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有公有制而没有私有制,排除。答案为B项。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流行词有“计划”“市场”等经济领域的术语,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强调“计划”,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出现了交相辉映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

A.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十月革命胜利 法西斯势力崛起

C.苏俄爆发政治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 【答案】 A

【解析】结合题意和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市场”与资本主义国家强调“计划”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

第7页/共18页

(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计划指导),答案为A项。

14.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个市民拿100卢布到粮站中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答案】 C

【解析】国内战争期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故C项正确。

15.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答案】 D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

第8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