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4f45a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e

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政府与公众联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等应急机制。

4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法规性文件111件。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法规性文件内容涉及也比较全面,既有综合管理和指导性规定,又有针对地方政府的硬性要求。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一部基本法,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应急管理法治化的标志。 (二)简述当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公共安全责任界定有待进一步明确,由于公共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分散的部门管理体制相关联,直接导致了在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时的责任模糊

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是目前还缺少《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大规模群体事件处理》等相关法律。管理机构权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国目前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分行业、分部门的分散性管理体系,公共安全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管理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决策技术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章 自然灾害及其管理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背景和原因,理解自然灾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理解现代自然灾害与传统自然灾害的不同。

2、掌握自然灾害的类型,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现状,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管理体制。

二、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原因 难点:自然灾害的管理体制 三、章节练习 简述题

(1)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的损失。

1949年到20世纪末,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经济损失年均2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GDP)3%——6%,约占财政收入的30%,其中,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直接经济损失476亿元,60年代为564元,70年代为635亿元,80年代为760亿元,90年代前半期超过1000亿元。20世纪90年代至今,自然灾害的损失更大,从1998年到2004年,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到2023亿元。 1949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年间,仅旱、涝、风、冻,每年在造成万余人死亡,而这个数字不包括1960年因灾致死的100余万人,唐山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每年因灾死亡2000-3000人左右。

(2)简述自然灾害的分类标准及其类型。

分类标准:时间:突发性与缓发型,因果关系: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复合灾害;成因: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宇宙灾害。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热带气旋、低温冻害、冰雹等。热带气旋包括热带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低温冻害包括寒潮、霜冻、大雪、结冰、冷雨;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水质污染、沙漠化;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等。 (3)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的管理体制。

在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的灾害管理思想前提下,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灾害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揽全局、总体指挥,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强调地方灾害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强调灾害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协调,注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突击队作用的发挥。 (5)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管理的未来趋势。

健全灾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细化并制定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灾害管理程序,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健全应急响应、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健全灾害管理领域的法规体系,特别是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救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政府的灾害管理行为,强化对灾害管理工作的监管。提高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进一步健全救灾应

急管理,强化灾害管理的装备和能力,提高灾害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灾害的工作机制。开展全民减灾教育,重点通过媒体、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开展防灾减灾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救能力。规范灾害救助与恢复工作。

第六章 事故灾难及其管理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转型期事故灾害多发频发的原因,理解事故灾害管理体制及其面临的问题。

2、掌握事故灾害的类型,掌握各种事故灾害的现状,掌握我国事故灾害的管理体制。

二、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事故灾难的类型和成因 难点:事故灾害的管理体制 三、章节练习 名词解释

(1)万车死亡率.万车死亡率表示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按机动车拥有量所平均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一种相对指标。 简述题

(1)简述事故灾害的成因

主要有三类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行为过失、操作失误、决策失误、管理失误等原因,客观原因:设施、设备的落后或者故障造成的事故灾难,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2)简述当前我国事故灾害的特征。

事故总量大、伤亡总量大,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万起左右,死亡12万人左右,受伤70万人左右。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9万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1.5万多人,约占13%。

重特大事故多。平均每年发生110起。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中,煤矿事故起数最多;重大事故(10-29人)中,道路交通、煤矿事故平均各占36%。

(3)简述我国事故灾难的法律体系

五个层次的法律:《宪法》:就业提爱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法》、《煤炭法》;国务院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工厂安全卫生规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部委颁发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政府颁布的法规。 (4)简述事故灾难的处理程序。

预案准备:制定预案体系,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与设备的准备,事故上报,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与处理。

第七章 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管理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现状,理解当前公共卫生事件多发频发的背景与原因。

2、掌握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掌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内涵及其现状,掌握我国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 二、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难点: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体制。 三、章节练习 (一)名词解释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

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功能的科学和实践。通过有组织的生活努力,改善卫生环境,控制地区性疾病,教育人民关于个人卫生的重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作出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