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灌站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提灌站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593ad3f18583d048645934

元坝区王家镇大堰沟提灌站 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元坝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二OO九年十二月

1

1概 述

1.1项目背景

水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作物存活的基础,适时适量的灌溉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而我区属典型的丘陵山区,沟壑纵横,台地少,山地多,加之人多地少的现状促使坡面田地大是开垦种植,而地处山顶的许多农田却只能依靠自然下雨来进行农田种植和灌溉。泵站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在农田灌溉中担负着重要的浇灌任务。

元坝区王家镇大堰沟提灌站工程是解决安平村2个社200亩农田的灌溉的电力提灌工程,1992年建成使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造成严重损失,是重点灾后重建项目。

1.2项目区自然条件概况 1.2.1地理位置

王家镇位于广元市元坝区境内的东南方地带,与元坝区的晋贤乡、文村乡、磨滩镇相邻。该地属中山地区,地处王家梁,沟谷切割较深,山高坡陡,地势北低南高,海拔在600-850米之间,山体岩性以泥岩与砂岩相间为主,地质稳定,满足一般工程建设要求。

大堰沟提灌站工程位于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属嘉陵江

2

水系二级文庙河支流下游木家沟。工程所在地紧靠卫-王公路线。工程所在地距元坝区40公里,距广元城区60公里,交通比较方便。

1.2.2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所在地属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低山向丘陵过渡地带,地势南低北高,东西倾斜,地貌大致呈河流冲积坝与中低山和沟谷相交错,境内外内沟壑纵横,植被较好,海拔高程在600米至850米之间,相对高差250米。其地貌明显受岩性及构造控制,区内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产,侵蚀洼地两岸山体基本对称,山势较高,供水区内外应力不强,无大的滑坡崩塌现象,岩体岩性为砂岩、泥岩组成,构成稳定的山体。 1.2.3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大地构造位于四川中坳陷燕山褶皱带内,其延伸为褶皱两翼较为开阔平缓,处于走马岭东南翼与河弯场背斜的西北翼之间,岩层倾向东南方,倾角5-10°,主要受早期南北向水平挤压。本区以垂直间歇性整体升降作用为主,全新问世后,地壳的升降幅度相对较大,由于整体运动,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有记载以来,本区未发生过有破坏性的地震灾害,即使汶川大地震波及工程区,虽有部分土方滑坡现象出现,但未出现明显地质裂缝,说明本区域相对稳定。

根据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

1.2.4水文气象

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集雨面积为4.3平方公里,坝址以上主河道全长10公里,河床平缓。该工程流域属大巴山暴雨区。流域降水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以止,多年平均年径流深450毫米左右,变差系数0.42。暴雨较大,年际变化也较大,多年平均年量大24小时暴雨量120毫米以上,变差系数0.55。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旱、夏旱、秋涝、冬季少雨雪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年极值为38℃,最低气温年构值为-8.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9%,多年平均蒸发量1469.1mm,多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15.0m/s,相应风向NE。区内降霜期一般在当年12月至次年2月。相应多年平均径流深389.9mm。实测最大流量12800m/s,最小流量18.4m/s。降雨和径流在年际、年内以及区域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枯水年降水量不足丰水年的三分之一,造成枯水年大旱,丰水年洪涝,直接影响到区内水利工程的调节能力,增加了工程维修经费,对农业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极为不利。 1.2.5土壤植被

由于地质、地貌的差异,成土母质的不同,加之气候、水文植被的影响,以及人为活动对土壤的改造,使我区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多样,区内广大地区土类的分布情况为紫色土和黄壤土,沿河两岸为新积土,其垂直分布情况为: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多为新积土类,海拔500-900米深丘地带

4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