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a48729551810a6f424866b

桓温率兵进入三峡,看见陡峭的山崖好像悬挂在天上,翻腾的波涛迅猛飞奔。于是叹息道:“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有什么办法呢!”

(59)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①。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②。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③?”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④。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⑤。”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⑥,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⑦。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注释】

①荧惑:星名,即火星。太微:古人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其中有所谓三垣的分区,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太微,即太微垣,在北斗星的南面一带。海西:海西公司马奕。公元365 年晋哀帝死,琅邪王司马奕登位。就是废帝海西公。到公元371 年闰十月,荧感入居太徽垣,十一月大司马桓温废晋帝为东海王,十二月又把他降封为海西县公。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就是简文帝。十二月荧惑又逆行入太微。简文帝鉴于海西公被废,害怕再出现废立的事。

②郗超:原是桓温的参军,是桓温的亲信,简文帝时任中书侍郎,后为司徒左长史。直:值班。

③政当:通“正当”,只是。 ④封疆:边界;边境。镇:安定。

⑤“志士”两句:大意是,志士见朝廷危难而痛心,忠臣因君主屈辱而伤怀。 ⑥受假还东:指获准请假回会稽探望父亲一事。郗超的父亲郗倍曾受到简文帝的赏识,简文帝即位后任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镇守会稽(在建康之东)。 ⑦匡卫:纠正和保卫。 【译文】

当初,火星进入太微区域,不久海西公被废。简文帝即位后,火星又进入太微,简文帝对这事很厌恶。这时郗超任中书侍郎,轮到值班。简文帝招呼他进里面,说道:“国家寿命的长短,本来就不是我所能考虑的。只是不会重复最近发生的事吧?”郗超说:“大司马正要对外巩固边疆,对内安定国家,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打算。臣用上百口家人的性命来给陛下担保。”简文帝于是朗诵庾仲初的两句《从征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音非常凄厉。后来郗超请假回会稽看望父亲,简文帝对他说:“向令尊转达我的问候之意,王室和国家的事情,竟到了这个地步!因此我不能用正确的主张纠正失误,保卫国家,思虑灾难之将至,防患于未然。我的羞愧、感慨

之深重,言语怎么能说得清啊!”说完便哭得泪满衣襟。

(60)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①。”时人以为能②。 【注释】

①某在斯:引自《论语·卫灵公》。说的是一个盲人音乐师去见孔子,孔子给他指点、介绍在座的人,说:“某在斯,某在斯”(其人在这里)。“某”,原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后来在对话中谦称自己也用“某”。简文帝引用这句话,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词义的变化。 ②能:指有才能。一说当作“能言”。 【译文】

简文帝在暗室里坐着,召桓温进宫,桓温到了,问皇上在哪里。简文帝说:“某在斯。”当时人们认为他有才能。

(61)简文入华林园①,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处有濠、濮间想也②,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注释】

①华林园:在建康台城,本是吴国的皇宫花园,东晋时又仿照洛阳的华林园修整过。 ②翳(yì)然:形容荫蔽。濠:濠水。据《庄子·秋水》载:庄子和惠子到濠水的桥上游玩,觉得很快活,就认为河中的鱼也很快活。濮:濮水。据《庄子·秋水》载:庄于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大夫去请他出来主持国政,庄子不干,表示宁可做一只在污泥中爬的活龟,也不愿做一只保存在宗庙里的死龟。 【译文】

简文帝进华林园游玩,回头对随从说:“令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在很远,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会产生濠水、濮水上那样悠然自得的想法,觉得鸟鲁禽鱼自己会来亲近人。”

(62)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①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②。” 【注释】

①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著名的书法家。哀乐:偏义复词,指“哀”。

②桑榆:晚年。太阳下山时,阳光只照着桑树,榆树的树梢,便用桑榆比喻黄昏,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陶写:陶冶和抒发。觉损:减少。 【译文】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菱之说:“中年以来,受到哀伤情绪的折磨,和亲友话别,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王羲之说:“到了晚年,自然会这样,只能惜助音乐寄兴消愁,还常常担心子侄辈减少欢乐的情趣。”

(63)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①。”支曰:“贫道重其神骏②。 【注释】 ①韵:风雅。

②贫道:和尚的谦称。神骏:良马的精神姿态。 【译文】

支道林和尚经常养着几匹马。有人说:“和尚养马并不风雅。”支道林说:“我是看重马的神采姿态。”

(64)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①。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②。”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③。” 【注释】 ①《礼记》: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的言论,侧重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 ②咫(zhǐ)尺:很近。咫,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寸为咫。玄门:奥妙的门径,指高深的境界。

③至极:顶点。金华殿:汉成帝时,郑宽中、张禹曾在金华殿给皇帝讲解《尚书》《论语》。这里用金华殿之语指儒生为皇帝讲书时的老生常谈。 【译文】

丹阳尹刘恢和桓温一起听讲《礼记》。桓温说:“有时有所领悟,便觉得离高深境界不远了。”刘惔却说:“这还没有涉及最精妙的境界,还只是金华殿上的老生常谈。” (65)羊秉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①。夏侯孝若为之叙,极相赞悼②。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③,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④。是卿何物⑤?有后不?”权潸然对曰⑥:“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⑦;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⑧”帝嗟慨久之。

【注释】

①“羊秉”句:在简文帝任抚军将军时,羊秉是他的参军,三十二岁逝世。这句说“少亡”,不大确切,“少”指青年。令誉:美好的名声。 ②夏侯孝若:夏侯湛,字孝若。

③黄门侍郎:官名,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 ④《羊秉叙》:记述羊秉世系和生平事迹的文章。 ⑤何物:何人。

⑥潸(shān)然:形容流泪。

⑦令问:令闻(wan),美好的名声。夙彰:一向显著。

⑧天听:皇帝的听闻,这是臣下称颂君王的用词。按:这句指名声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胤(yìn):后代。圣世:圣代,指当代,这是对皇帝的谀辞。 【译文】

羊秉任抚军将军的参军,年纪很轻就死了,他很有名望。夏侯湛给他写了叙文,极力赞颂并哀悼他。羊权任黄门侍郎时,一次,陪侍简文帝,简文帝问他:“夏侯湛写的《羊秉叙》,很令人怀念羊秉。不知他是你的什么人?有后代没有?”羊权流着泪回答说:“亡伯声誉一向很好,可是没有后代;虽然陛下也听到了他的名声,可惜他却没有后嗣来领受圣世的隆恩。”简文帝听了,感叹了很久。

(66)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①。”

【注释】

①“此若”句:刘氏在这里以天自比,表现出好清谈者的狂诞。 【译文】

司徒左长史王濛和刘真长两人别后重逢,王濛对刘真长说:“你更有长进了。”刘真长答道:“这就好像天那样,本来就是高的呀!”

(67)刘尹云:“人想王荆产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①。” 【注释】

①王荆产:王徽,字幼仁,小名荆产,曾任右军司马。祖父王又为平北将军,父王澄任荆州刺史,是放诞不羁的人。这一句暗示出身名门,世代官宦人家,儿子不一定优秀。 【译文】

刘真长说:“人们想象王荆产人才出众,其实这等于想象高大的松树下定会有清风罢了。”

(68)王仲祖闻蛮语不解①,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②。” 【注释】

①蛮语:古代指少数民族语言。

②介葛卢:春秋时代,东部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叫介国,国君名葛卢。据《左传·僖公二九年》载:介葛卢懂得牛的语言,他到鲁国朝见鲁君,听见牛叫声,就说这头牛叫的是:生了三头小牛,都用来祭祀了。王仲祖在这里指蛮语为牛语。故当:想必;自然。 【译文】

王仲祖听见外族人说话,一点也不懂,他丧气他说:“如果介葛卢来朝见,想必懂得这种话。”

(69)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出都,就刘宿①。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②。”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③。”二人并有愧色。 【注释】

①许玄度:许询,字玄度,善清谈,受敬仰,又乐于隐遁,拒绝出任官职,曾被召为

司徒掾,不就。刘惔也是个清谈家,曾在郡中给许玄度准备好住所,且经常去拜访。 ②东山:山名,指隐居之处。谢安曾在东山隐居。

③稷:后稷,周的始祖,尧时任稷官。契(xia):商的始祖,舜时为司徒,辅助大禹治水。王逸少这两句话是讽刺许、刘二人的,揭芽了当时一般名士敝展功名,遗落世事的虚伪性。

【译文】

刘真长任丹阳尹的时候,许玄度到京都去,便到他那里住宿。他设置的床帐簇新、华丽,饮食丰盛味美。许玄度说:“如果保全住这个地方,比隐居东山强多了。”刘真长说:“你如果能肯定祸福由人来决定,我怎么会不保全这里呢!”当时工逸少也在座,就说:“如果巢父。许由遇见稷和契,一定不会说这样的话。”刘、许两人听了,都面有愧色。 (70)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①。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②;文王旰食,日不暇给③。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④。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⑤。”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⑥?”.. 【注释】

①冶城:原是吴国冶铸之地,晋孝武帝时在城中立寺,安帝时改为花园。筑起亭台楼阁。故址在今南京市。悠然:悠闲的样子。高世:超脱世俗。

②勤王:为王事尽力。胼胝(pián zhī.. ):趼子(jiǎn zí)。尧命禹治水,禹在外九年,由于操劳,手脚都起了趼子。

③旰(gán)食:天黑了才吃饭。指勤于国事。日不暇给(jǐ):形容事情多,时间不够用。给,足够。《尚书·无逸》说过,周文王处理政事,忙碌得从早晨到下午也没有闲功夫吃饭。

④四郊:这里指国都四郊,即都城郊外。垒: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堡垒。

⑤废务:荒废了事务。浮文:不切实际的文辞。要:重要的事情。按:虚谈和浮文、废务和妨要,对举成文,字异义同。这句指清谈耽误国家大事。

⑥商鞅:战国中期杰出的法家,辅佐秦孝公(公元前361—前338 年)实行变法,秦国因此富强起来,传六代至秦始皇,便统一中国。二世:两代。指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在位三年。因陈胜起义、刘邦起兵,秦朝便灭亡了。清言:清谈,不务实际,空谈玄学。按:谢安的回答、实际是强同夺理。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闲地凝神遐想,有超尘脱俗的志趣。王羲之就对他说:“夏禹操劳国事,手脚都长了趼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战乱四起,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吧。”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可是秦朝只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也是清谈所造成的灾祸吗?”

(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①。俄而雪骤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③?”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④。”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⑥。 【注释】

①内集:家里人聚会。文义:文章的内容。 ②骤:又大又急。

③“白雪”句:大意是,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④“撒盐”句:大意是,往天上撒盐满可以用来一比。差:甚;很。

⑤“未若”句:大意是,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按:以上三句都仿效汉武帝“柏梁体”歌句,七言,每句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