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9c84f08763231126edb1103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9

任务和中心环节。成本核算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关键之一是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否扎实。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3)原始记录;(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制定和修订定额,是进行成本审核、控制和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健全的材料物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和原始记录制度,是保证正确、及时提供成本信息的依据;切合实际的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是实行厂内经济核算、进行内部结算的依据和标准。这些工作做得好坏,反映了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上述各项基础工作,不仅是正确进行成本核算所必需的,也是进行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所必需的。

八、判断说明题

1.答:(×)

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产品成本进行计算,还包括期间费用的计算及其相应的账务处理。

2.答:(√)

成本计算过程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费用的分配和归集过程,也是费用界限划分的过程。从要素费用分配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就是划分第一、二、三方面的费用界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就是划分第四方面的费用界限。四个方面费用划分完毕,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就计算出来了;费用界限划分得正确,成本计算就比较准确、真实;反之,就不准确、不真实。

3.答:(×)

除此外还要考虑:(1)该项费用在管理上有无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必要;(2)为某项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的大小。

第三章 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填空题

1.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1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产品成本 本年利润 3.重要性 原材料

4.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定额费用 5.间接计入费用 原材料 6.燃料及动力 燃料

7.在库低值易耗品 在用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摊销 8.数量 单价 各种产品

9.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10.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估计的余额 11.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12.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13.管理费用

14.权责发生制 待摊 预提

15.辅助生产成本 车间 产品或劳务 成本项目 16.程序 辅助生产成本

17.直接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 18.各受益单位 不相互分配 19.交互分配 各受益单位

20.生产工时比例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 21.废品损失 修复费用 22.基本生产成本 原材料 23.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

24.生产工人工资 分配的职工福利费 制造费用 25.产品成本 当期损益

二、名词解释

1.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2.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包括包装和低值易耗品等。

3.低值易耗品的一次转销法,也称一次摊销法或一次计入法。采用这种方法,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按其账面价值一次计入当月成本、费用。

4.低值易耗品的五五摊销法,也称五成摊销法,采用这种方法,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在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11

5.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部购买各种动力,如电力、热力等所支付的费用。

6.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

7.职工福利,是指企业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了获取劳动报酬外,还享受一定的福利补助,如困难职工生活补助费、医疗费、丧葬补助费、独生子呆健费等。

8.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不变,但其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

9.预付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应由本月和以后各个月份负担的费用。预付费用按摊销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预付费用和长期预付费用。

10.预提费用,是指预先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才支付的费用,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实质是企业的一项负债。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先计入成本、费用,后支付的费用。

11.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12.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忽略不计,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相互分配费用。

13.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和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即对外分配费用,再按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和提供的劳务数量,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4.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原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求解联立方程,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5.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分配法,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首先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再计算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辅助生产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可以将辅助生产成

12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16.制造费用的生产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17.制造费用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18.制造费用的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19.制造费用的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20.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而无论是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还是入库后发现的。

21.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所形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

22.废品的报废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残料价值后的损失。 23.废品的修复费用,是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 24.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25.期间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26.顺序分配法,又称梯形分配法,是指各辅助生产车间按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最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

三、判断题

1.× 6.× 11.√ 16.× 21.√ 26.√ 31.√ 36.×

2.√ 7.√ 12.× 17.√ 22.√ 27.√ 32.√ 37.×

3.√ 8.√ 13.√ 18.× 23.× 28.√ 33.× 38.×

4.× 9.× 14.√ 19.× 24.× 29.× 34.× 39.√

5.× 10.√ 15.√ 20.√ 25.√ 3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