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十二章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13e0c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7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

考情分析

本章在成本管理的四章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章,历年考试的分值波动较大,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 最近四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年 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2006年 2005年 2003年

- - 2004年 1题1分 主要考点

1.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2.成本计算的目的和要求 3.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 4.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6.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7.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8.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

2题4分 - - - - - 1题7分 - - - - 合 计 3题11分 1题15分 1题15分 1题1分 2题7分 1题1分 1题6分

【知识点1】成本计算的基础知识

一、成本的一般概念 成本概念的多样性。

在财务会计中,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成本计算通常是指存货成本的计算,因此成本实际上是指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取得方式:从企业外部购买;企业自己生产。在外购场合下,存货成本是买价加上有关支出的全部或部分,可称之为“采购成本”;在自己生产的场合下,存货的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提示】成本计算中的存货成本,是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下的成本。非正常的、意外的耗费不计入存货成本,而将其直接列为期间费用或损失。

二、成本的分类(四个分类)

(一)成本按经济性质的分类——费用要素

可分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三个方面的费用。

进一步又可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税金和其他支出等八大费用要素。

上述生产经营成本的各要素称为“费用要素”,按照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 (二)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 类别 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燃料和动力(比重小则可以并入制造费用项目)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客户服务成本 研究开发成本、设计成本、行政管理成本 成本项目 【提示】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成本项目。生产成本一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如果燃料和动力比重较大,可以单列;其他某些内容,如果比重较大(比如外购半成品)也是可以单列的。

【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是现行制度明确规定的四个成本项目,企业不能增加或减少。( )(2001年)

【答案】×

【解析】成本项目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 (三)成本按转为费用的方式分类——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1.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转为费用的方式(即与收入配比的方式)分为三类:

(1)可计入存货的成本,按“因果关系原则”确认为费用;本期销售成本与本期营业收入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要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时将有关的产品成本转为费用。

销售的存货——收入进入利润表,相应的存货成本也进入利润表 未销售的存货——成本进入资产负债表。

(2)资本化成本,按“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原则”确认为费用。如固定资产购置支出等。 (3)费用化成本,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等。 生产经营成本按照其转为费用的不同方式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2.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指可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 3.期间成本

期间成本是指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除产品生产成本以外的一切生产经营成本。

无论是产品成本还是期间成本,都是生产经营的耗费,都必须从营业收入中减除,但它们减除的时间不同。期间成本直接从当期收入中减除,而产品成本要待产品销售时才能减除。 【注意】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在企业损益计算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跨期结转和不跨期结转) (四)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计入成本对象的方(1)直接成本(可以用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 式 (2)间接成本(不能用一种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 直接成本,是与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中可以用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成本。如构成

产品实体的原材料成本等。

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用一种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产品成

本。如,厂房的折旧。

所谓“不能用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能合理地追溯到成本对象;另一种是不能经济地追溯到成本对象。

一项成本可能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要根据成本对象的选择而定。例如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的维修车间,其个人工资对于“维修车间成本”来说是直接成本;对于“生产车间成本”和“最终产品成本”来说就是间接成本。

【提示】成本的“直接”与“间接”,既要看该成本能否追溯到成本计算对象,还要看该成本能否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计算对象。

【例】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产品成本。( )(2002年)

【答案】× 【解析】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用一种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产品成本。

三、产品成本计算的目的和要求 (一)成本计算目的 1.改善决策 2.有利于计划 3.衡量资产和收益

4.确定应补偿的金额。

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一个特定的成本计算系统,应尽可能同时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二)成本计算的要求 要分清四个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首先,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其次,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分为正常的成本和非正常的成本,只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

再次,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又被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成本的费用界限 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四、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1.成本计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各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过程。 成本的归集,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收集某类成本的聚集环节,称为成本归集点或成本集合。例如,制造费用是按照车间归集的,所有的间接制造费,包括折旧、间接材料、间接人工等都归集在一起。以后分配时不再区分这些项目,而是统一按照一个分配基础,分配给产品。 成本的分配,是指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也叫间接成本的分摊或分派。

2.成本分配可供选择的分配基础:人工工时、机器台时、占用面积、直接人工工资、订货次数、采购价值、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数量。 3.成本分配的原则

(1)因果原则:资源的使用导致成本发生,两者有因果关系,因此,应当按使用资源的数量在对象间分配成本。按此原则,要确定各对象使用资源的数量,例如耗用的材料、工时、机时等,按使用资源的数量比例分摊间接成本。

(2)受益原则:谁受益、谁负担;谁受益多,谁承担多;按受益比例分摊间接成本

(3)公平原则:公平是个抽象概念,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实务中政府规范或有权威的标准成为公平性的具体尺度。

(4)承受能力原则:按部门的营业利润分配公司总部的费用,其依据是承受能力原则

五、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

成本计算制度中的成本种类与财务会计体系结合的方式不是惟一的。 (一)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1.实际成本计算制度

实际成本计算制度是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并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主要账簿体系的成本计算制度。在成本管理需要时,可以在账外设定成本标准,并分析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的差异,以及做出成本分析报告。 2.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是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并将其纳入财务会计的主要账簿体系的成本计算制度。在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中,产品的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列入财务报表,与财务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全部成本计算制度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1.全部成本计算制度

2.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只将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成本列为期间费用的成本计算制度。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可以在需要时提供产品的全部制造成本,以便编制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 (三)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1.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等)集合,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产品数量,或者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础和间接成本集合之间缺乏因果联系。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优点就是简单,主要适用于产量是成本主要驱动因素的传统加工业。 2.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即被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可以更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尤其是在新兴的高科技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部分,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作为成本分配的基础。

【知识点2】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一、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费用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被分配对象 分 配 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