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重点总结--很全(第六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重点总结--很全(第六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1e7f3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0

1. 定义类

2. 定义属性

可见性 属性名 :类型 = 缺省值 {性质串}

可见性(visibility)表示该属性对类外的元素是否可见。 分为:

public(+) 公有的,即模型中的任何类都可以访问该属性。 private(-) 私有的,表示不能被别的类访问。

protected(#) 受保护的,表示该属性只能被该类及其子类访问。 如果可见性未申明,表示其可见性不确定。 3. 定义操作

可见性 操作名(参数表):返回类型{性质串}

9.4.2 表示关系的符号(I) 9.4.2.1 关联(I)

关联表示两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 (1) 普通关联

递归关联:一个类与本身有关联关系 (3) 限定关联

(4) 关联类

9.4.2.2 聚集(I)

(1) 共享聚集

如果在聚集关系中处于部分方的对象可同时参与多个处于整体方对象的构成,则该聚集称为共享聚集。

(2) 组合聚集

如果部分类完全隶属于整体类,部分与整体共存,整体不存在了部分也会随之消失,则该聚集称为组合聚集。

9.4.2.3 泛化(I)

(1)普通泛化 (2)受限泛化

预定义的约束有4种: 多重、不相交、完全和不完全。

9.4.2.4 依赖

9.4.2.5 细化

9.5动态模型 9.6功能模型

9.6.1用例图

模型元素:系统、行为者、用例及用例之间的关系(扩展关系、使用关系) 用例的实例是脚本

第10章 面向对象分析

10.1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面向对象分析: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理解----用户、分析员和领域专家

表达----需求规格说明书(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验证----二义性,完善性

对象模型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

静态结构(对象模型) 3个子模型 交互次序(动态模型) 数据变换(功能模型)

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的5个层次

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

寻找类与对象 识别结构 识别主题 定义属性 建立动态模型 建立功能模型 定义服务

10.2 需求陈述

需求陈述是阐明“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做”

问题范围

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应用环境 假设条件

第11章 面向对象设计

11.1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1. 模块化 2. 抽象 3. 信息隐藏 4. 弱耦合

耦合指不同对象之间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 对象之间的耦合分两类: 交互耦合

如果对象之间的耦合通过消息连接来实现,则这种耦合就是交互耦合。交互耦合应尽可能松散 。 继承耦合

与交互耦合相反,应该提高继承耦合程度。 5. 强内聚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存在下述3种内聚:

服务内聚:一个服务应该完成一个且仅完成一个功能。

类内聚: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用途,它的属性和服务应该是高内聚的。 一般-特殊内聚:设计出的一般-特殊结构,应该符合多数人的概念 6. 可重用

11.2 启发规则

1. 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

2. 一般-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 3. 设计简单的类 4. 使用简单的协议 5. 使用简单的服务 6. 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第13章 软件项目管理

技术度量软件规模软件工程计划估算工作量进度计划管理组织提供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保证风险管理控制质量保证配置管理保证开发目标的实现明确软件开发的目标

13.1估算软件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