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祝福》导学案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44694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a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3.找出文中结尾的祝福场景,分析其作用。

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4.找出和祥林嫂死后和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的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1)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2)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5.试提炼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1.简要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本段文字如何写祝福景象?(着眼于听觉,辅之以幻觉,由近而远,由实而虚)

3.“我”的“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什么?(怀疑祥林嫂的死与自己的回答有关)

4.作者极力渲染祝福景象有何用意?(首尾呼应,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乐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5.最后划线句有何深刻含义?

(封建社会的“神”永远是站在富人一边的,它带给穷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富人们欢乐的祝福掩盖了穷人的斑斑血泪和垂死挣扎。含蓄而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11.承上启下 念念难忘

12.可爱之处在于吹笛子的卖水人以其自身的素质吸引了顾客,使顾客在一种音乐的氛围中感到“水”的美味。 13.冰冷的酸柑水 笛子柔美的声音

14.不能。表现卖水人的热情好客和浓郁的人情味。 15.“物以稀为贵”

【篇二:《祝福》导学案答案】

人:郭仁玲 审核人:郭仁玲 2009—3—5

【学习目标】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难点】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体会诗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3课时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阅读全文,把握文意。

【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呐喊》收录了他自1918至1922年间所写的《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14篇作品,此时的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

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

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知识链接】小说相关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预习导航】

1、阅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2、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炮、咽、薄、强

3、阅读全文,把握文意。(即弄清人物关系,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全文思路,梳理出全文的情节结构。)

4、掌握基础训练9-10页“知识梳理”部分,完成 “语言运用”部分。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理清思路,梳理情节结构,体会叙述方法;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解读及赏析 】 一、整体感知:

1、理清全文思路,梳理出全文的情节结构。 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眼前

结局 凄然死去 开端 初到鲁镇 倒叙

回忆 发展 被迫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眼前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⒉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倒叙。“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愤怒,“不早不迟,??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⒉) 从小说矛盾关系上,渲染悲剧气氛,形成对比,突出反封建主题。“祝

福”盛况与祥林嫂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⒊、本文的人物有哪些? 主人公是谁?

祥林嫂、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四婶 、柳妈、鲁镇其他冷漠麻木的民众、“我”等。 主人公是祥林嫂。 二、深入赏析:

(一)作者是如何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找出文中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品味分析。

1.文中有几次描写祥林嫂的肖象?有什么变化? 从中反映了什么?肖像中你印

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体会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