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48d516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d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C.恩惠(huì) D.坟墓(mù)

赔礼(péi) 缠着(chán) 大抵(dǐ)

如释重负(shì) 自投苦海(tóu)

心安理得(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喑哑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 茶, 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不是 而是 歇息 B.环绕 荡漾 不是 就是 栖息

C.环绕 飘扬 不是 而是 歇息 D.缭绕 飘扬 不是 就是 栖息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理雾霾任重道远,什么时候蓝天才能成为生活常态?

B.在这场英超比赛中,曼联在主场3∶0战胜了斯托克城。赛后林加德说:“这场比赛让人如释重负。”

C.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D.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几十年,为群众办事就是图个心平气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6、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7、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8、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9、 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0、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11、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少年智则中国智”是 梁启超说的话。

12、“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使用修辞手法是( )

A反问 B设问 C排比 D对比 二、问题理解

13、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 。 14、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5、“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面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6、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17、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

18、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

1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常存善念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①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

二是②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

三是③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