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疆大学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757cfd770bf78a65295452

新疆大学《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总则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动物生物学 学科基础课 必修课 3 适用专业 系 编 写 人 编写时间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生物科学系 马合木提·哈力克 2008.12 课程学分 4 课程学时 64 讲授学时 64 周学时数 4 二、教学指导思想:

1、根据动物生物学趋势和最新进展,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的知识结构。

2、将动物学研究历史与发展前沿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体现科研新思维与论点,激发学生认识成趣。 3、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之一,系统讲述动物体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在不同层次上阐述动物的生物学原理: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结合动物中的代表种类,详细阐述动物的生理活动及其调节机制;在组织器官水平上,讲授动物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规律;在个体水平上,讲述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同时涉及不同进化水平和不同生态环境下各类动物的生理适应机制;在群体水平上,讲述动物的类群及系统发育;在动物圈和生态系统水平上,阐述动物的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另外,论述动物的地理分布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实质性意义;阐述动物的遗传和进化的原理与物种形成的机制,揭示动物进化的本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⑴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⑵掌握动物生命体的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本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授课。

2、重点:系统讲述动物体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在不同层次上阐述动物的生物学原理。使学生在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组织器官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动物圈和生态系统水平上掌握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动物进化的本质、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实质性意义,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3、本着基础知识与前沿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当前动物生物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及主要发展方向。

五、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任淑仙编.《无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杨安峰.《脊椎动物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陈守良.《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王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英]R、D贾尔德.蔡益鹏等译.《动物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五、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

章节 绪论 1 2 3 3.1 3.2 3.3 3.4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4.10 3.5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4 4.1 4.2 4.3 4.4 4.5 4.6 4.7 5 6 章节名称 动物生物学概述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动物分类和系统发育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 无脊椎动物类群 中生动物门(Mesozoa) 海绵动物们(Spongia)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们、刺头动物们、内肛动物们、铠甲动物门、鳃曳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触手冠动物(Lophophorates)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脊索动物类群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圆口纲(Cyclostomata)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刚(Osteichthyes) 两栖纲(Amphibia) 爬行纲(Reptilia) 鸟纲(Aves) 哺乳纲(Mammalia)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动物身体的保护、支持和运动 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调节 动物的循环、呼吸、淋巴和免疫 动物的消化和呼吸 动物的神经调节 动物的激素、分泌和调节 动物的生殖 进化理论与动物演化 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多样性保护 总复习及课堂讨论 共计 讲 授 课外学 学时 时 备 注 2 2 2 48 1 1 2 20 1 1 2 2 2 2 2 6 2 2 6 1 1 24 6 1 1 4 3 3 6 6 6 2 2 2 2 64 20

第二部分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情况,明确学习目的。

2. 掌握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内容:

1. 动物生物学概述 2. 生物分界发展变化 3. 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重点和难点:

1. 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2. 分类知识

1、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2学时)

目的要求:

1.理解细胞不仅仅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认识到不同类型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虽各不相同,但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它们都具有三大基本结构功能体系。

3.掌握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4.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在体内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5.认识动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教学内容:

1.细胞: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3.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

4.多细胞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重点和难点:

1.真核细胞三大基本结构功能体系 2.细胞的分化

3.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及细胞的整体性 4.动物四大基本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2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

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动物极,植物极)。 完全卵裂:等裂,不等裂;辐射型卵裂,螺旋型卵裂。 不完全卵裂:盘裂,表裂。

体腔形成:肠体腔法,体腔囊法。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 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

2.动物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 3.文昌鱼和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

重点和难点:

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2.体腔形成

3.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

3、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48学时,其中无脊椎部分24学时;脊椎部分2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的分类。

2.了解动物的体制、胚层、体腔、分节、口的形成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动物进化发展中的意义。

3.掌握各主要动物类群的进化地位、生物学特征及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4.了解各主要动物类群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分类。

教学内容:

3.1 动物分类和系统发育(1学时)

种的概念,种的命名,分类阶元,分类方法。动物的系统发生;主要分类类群。 3.2 动物的基本结构(1学时)

对称类型:非对称型,辐射对称型,两侧对称型。 体腔类型: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 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头部形成。骨骼化。

3.3 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2学时)

进化地位: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类群。

生物学特征:运动,营养,应激性,生殖,寄生原虫的生活史。 结构与功能。 分类。每年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4.1 中生动物门(Mesozoa)(1学时) 3.4.2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1学时)

进化地位: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生物学特征。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没有组织分化,没有神经系统,具独特的水沟系统,胚胎发育中的逆转现象。 结构与功能。 分类。

3.4.3 辐射对称的二胚层动物——腔肠动物门(2学时)

进化地位: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的辐射对称两胚层动物*。

生物学特征:体制为辐射对称,两胚层,原始消化腔,网状神经系统,世代交替。 结构与功能。 分类。

3.4.4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