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91ec23804d2b160a4ec033

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12.【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56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3.【答案】C 【解析】略 14.【答案】B

【解析】把坏学生的名单贴到墙上,是对学生的尊严的伤害,违背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15.【答案】D

【解析】素质教育的内涵阐述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16.【答案】A

【解析】可以采用排除法,BCD选项不符合题干C项的尊重同事,如果改为尊重学生也可以。教师是不可以采用罚款的方式处理违纪的学生的,这也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17.【答案】B

【解析】太阳系是中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地球排第5. 18.【答案】A 【解析】略

19.【答案】B

【解析】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答案】A

【解析】A是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主角是关羽。B是鲁智深,C和D 是武松。 21.【答案】B

【解析】离骚是我国古代的政治抒情诗,不是爱情诗。 22.【答案】A 【解析】略 23.【答案】C

【解析】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24.【答案】D

【解析】《自叙帖》,纸本墨迹卷,怀素书于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

《自叙帖》乃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 25.【答案】B

【解析】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6.【答案】D

【解析】在Word中,点击插入图片,插入图片后,双击图片,出现设置图片格式,其中,点击上方工具栏自动换行选项,出现“衬于文字上下方”等选项,青蛙是在文字的下方,所以选择D项。B项很明显图片是将文字覆盖了,看不到那块的文字。A项四周型,就是文字绕开了图片,在四周出现。 27.【答案】C

【解析】字符要先插入文本框才可以写入字符。 28.【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逆否等价命题的把握。 逆否等价命题公式为:P→Q -Q→-P

题干为“-理想→-意义”等价于“意义→理想” A.前推后:理想→意义 B.后推前:意义?→理想 C.意义→-理想

D.意义?→理想;意义→-理想 所以答案为B 29.【答案】B

【解析】根据推理翻译:爷爷的话应该为:住高楼→学习好;根据逆否等价命题可以推出:–学习好→–住高楼。所以小明的话应该为“那爷爷上学时一定没好好学习。所以爷爷没住上这样的高楼”,即B项。 30.【参考答案】

1.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1分) 马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下学生观: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所以马老师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4分)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