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备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最新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备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9b42b9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0

第三、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 题号 易 1、2、3、4 9、11、13、15 16、17、19、20 中 5、6、7 8、10、12、14 18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由此可以看出( ) 年份 1849 1885 1911 农业税收入 数额 3 281 3 071 4 810 比重 77 40 16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969 3 923 20 441 比重 23 51 69 其他收入 数额 0 714 4 445 比重 0 9 15 总收入 数额 4 250 7 708 19 696 比重 100 100 100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 B.传统小农经济结构逐渐瓦解 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西方世界 D.列强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B 材料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反映了从1849年到1911年晚清政府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比重逐渐下降,工商杂税比重逐渐上升,并未直接反映中国受到外国侵略的半殖民地化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从1849年到1911年农业税比重逐渐下降,这反映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因此工商杂税比重上升,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讲述了税收比重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落后西方世界,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情况,故D项错误。

2.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解析:D 继昌隆缫丝厂并非清政府创办的洋务企业,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故B项错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故C项错误;海外华侨投资于近代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之一,故D项正确。 3.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主义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1

解析:C 根据“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不是全部在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根据“74家民族资本工厂”可知材料重点统计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故B项错误;根据“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知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C项正确;根据“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知商人投资并不是主体,故D项错误。

4.1920年同1913年相比,中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增长出现的国内因素是( )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期间成立了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建设

解析:C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故B项错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和国内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D项错误。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200万人。”通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D 民国初年工人人数的增长,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推进实业所取得的成效,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C两项不符合题意。 6.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D 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接着,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D项正确。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A项不正确;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经济增长速度,故C项不正确。 7.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

解析:A 材料表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一方面“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一方面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故可判断该公司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处于垄断地位,这显然对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A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描述的是官僚资本的膨胀,B项错误。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优惠多,官僚资本的过度膨胀必然不利于国民政府统治,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20世纪30年代,D项错误。

8.下面是1953~1956年中国农户参加集体化组织占全国总农户的比例统计表(部分)。据表可知,当时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年份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总比重 39.6% 60.3% 96.3% 互助组 39.3% 58.3% 初级社 0.3% 2.0% 8.5% 高级社 87.8% A.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 B.消除了“左”倾的影响 C.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 D.促进了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A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53年到1954年,互助组、初级社的比重呈正常的增长状态,高级社还没有出现,而1956年高级社的比重大幅度增加,据此可以得出当时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9.如图所示为1953~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组织了人民公社

D.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解析:A 1953~1957年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A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时间为1958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B、C、D三项错误。 10.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解析:A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题干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带有极大的夸张成分,可判断出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盛行,没有反映农业实际状况,故排除D项;题干中的《人民日报》不是虚假的人造史料,虚假、浮夸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业生产政策——高指标、浮夸风,题图是研究这一时期农业政策的重要的原始资料,

3

故排除B、C两项。

11.“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 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解析:D 由“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 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可见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的发展。“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无法从材料中得出,A项排除;B、C两项均与人民公社期间不符,排除。选D。 12.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大跃进”运动的扩大 D.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 解析:D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纠正,题中问的是这一变化反映的情况,应侧重于对问题的纠正,故A错误,D正确。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错误。“大跃进”运动是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13.1981年,我国以允许个体工商户在“请帮手”“带徒弟”的名义下解除了对雇工的禁令。邓小平就1984年出现的“雇工数量较多的情况”指示“放两年再看”,1987年又说“可以再看几年”。中央的这些政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公有制主导地位已动摇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C.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逐步放宽对个体经济的限制

解析:D 我国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个体经济的雇工问题,故B项错误;个体工商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在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的私有制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中央的政策体现了这一时期对个体劳动者私有制的承认和不断放开,D项正确。

14.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

类别 年份 1978 1997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77.6 25.5 集体工业 22.4 38.1 17.9 城乡个 体工业 18.5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解析:D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表格反映的是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没有涉及农轻重成分比重,故B项错误;材料表格反映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