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af9a32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b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采取的措施: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3课时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17/例1(加法交换律) P18/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提纲:

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 3.除了教科书上的3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入

1、出示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P17~18 例1、2

(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 (3)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 (4)你有什么困惑?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自主探究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四、随堂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75+( ) 36+( )=64+( ) 56+44=( )+( ) A+( )=12+( ) 五、达标检测

(1)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 A+40+60=40+60+A (10+30)+50=10+(30+50) 20+50+30=20+50+30 30+(A+50)=(30+A)+50 B+900=900+B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75+( ) 36+( )=64+( ) 56+44=( )+( ) A+( )=12+( )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 A+40+60=40+60+A

(4)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5)第三小组六个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28厘米、136厘米、140厘米、132厘米、124厘米、12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0+30)+50=10+(30+50) 20+50+30=20+50+30 30+(A+50)=(30+A)+50 B+900=900+B 五、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控讨,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定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很好。再通过练习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