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b6c9dd5360cba1aa811da1b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是重点;

2、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概念及影响因素为难点。 三、教学方法

比较法、多媒体演示、逻辑推理法 四、授课过程 (一)、前言介绍

地理三是在学习了地理一和地理二,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共分三章,其中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内容。而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学习第二章的基础。 (二)、新课导入

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四个不同区域(撒哈拉沙漠、亚马逊平原、东非高原、喜马拉雅山),引入新课。 (三)、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四)、区域的空间结构

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

答: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或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 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2、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

3、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区别:从地域范围上看,乡村地域比城镇地域要大得多,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头作用。 4、提问空间分布形式有哪些?

答: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变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5、引导学生做P4活动,分析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五)、区域产业结构

1、提问什么是产业结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提问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答: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4、引导学生做P7页的活动。 (六)、随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 2、主要特征: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 2、影响因素 3、分类 4、空间分布形式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2、影响因素

3、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4、区域产业结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