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箩筐岩水库枢纽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郧县箩筐岩水库枢纽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b9b1a04844769eae009ed54

表5.3 箩筐岩坝址径流年内分配表

月份 径流量 (万m3) 分配比(%) 4 398.79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年 432.86 407.75 770.24 888.31 757.33 685.24 394.97 323.23 306.81 316.16 301.65 5983.33 6.7 7.2 6.8 12.9 14.8 12.7 11.5 6.6 5.4 5.1 5.3 5.0 100.0

(3)设计代表年选择

根据代表年的年径流和枯水期径流与设计值相近的原则选取丰(P=25%)、平(P=50%)、枯(P=75%)三个代表年,可以得到丰水年为1989.4~1990.3,平水年为1981.4~1982.3,枯水年为1991.4~1992.3,成果见表5.4。

表5.4 箩筐岩坝址径流设计成果表

设计年 丰水年(P=25%) 平水年(P=50%) 枯水年(P=75%) 平均 典型年份 1989 1981 1991 年平均流量(m3/s) 典型 2.44 1.71 1.39 1.85 设计 2.5 1.8 1.3 1.87 11~3月平均流量(m3/s) 典型 1.57 1.01 0.92 1.17 设计 1.60 1.18 0.80 1.19

从上表可知:所选取的丰、平、枯三个代表年的年径流和枯水期径流基本一致,说明选择的代表年是合适的。

5.1.3 最小流量分析

据统计,箩筐岩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以3月上旬最小,为0.99m3/s,年最小旬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0.42m3/s,历年最小旬平均流量为0.08m3/s(水文年:1986年1月下旬)。详见表5.5。

33

表5.5 箩筐岩坝址历年最小旬平均流量表

年份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最小旬平均 流量 0.37 0.37 0.61 0.86 0.87 0.21 0.29 0.46 0.50 0.52 0.52 0.39 0.50 0.43 年份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最小旬平均 流量 0.24 0.48 0.26 0.23 0.29 0.45 0.56 0.68 0.27 0.51 0.48 0.08 0.20 0.34 3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最小旬平均 流量 0.97 0.79 0.49 0.29 0.76 0.30 0.31 0.59 0.20 0.09 0.14 0.17 0.34 3

5.1.4 径流调节与用水量分析

(1)径流调节的计算方法与原则

坝址径流采用1961~2001年共41年逐旬系列。调节计算采用试算法,根据长系列的径流、用水过程逐年逐旬采用试算法进行连续调节计算,统计用水被破坏的年数来计算保证率。调节计算原则如下:优先满足生活、工业、河道生态用水,然后再满足灌溉用水,在满足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发电,少弃水,多余水量作为下游梯级电站发电的水源,因此按梯级联合运行计算。

(2)工程用水量分析 ①保证率

灌溉保证率:本灌区灌溉水资源较为紧张,灌区以旱作物为主,根据灌区国民经济规划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要求,选定

34

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供水保证率: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设计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②农业灌溉用水量分析 A、灌溉用水量分析

箩筐岩水库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3.4万亩,以种植旱作物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中稻、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玉米、黄豆、芝麻、红薯等。本次计算中稻、棉花和小麦等三种主要作物的的需水量及相应的灌溉制度,并以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为依据,其它作物的灌溉制度参考这三种作物确定。其中玉米、黄豆、芝麻等参照棉花;油菜等冬播作物参照小麦。灌区各种作物种植结构见表5.6。曲远河流域灌区分布示意图见附图6。

表5.6 灌区种植结构表

作物 夏收作物(小麦等) 秋收水稻作物(中稻) 秋收旱作物(棉花等) 种植比 0.891 0.283 0.717 1.891 复种指数

本次采用时历年法计算三种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系列。每年各种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采用水量平衡计算与灌溉试验资料、当地丰产灌水经验法相互验证确定。作物的灌溉制度分作物泡田(或播前)灌溉定额和生育期灌溉定额两部分计算。

根据灌区气候特点和当地灌溉经验,旱作物不进行播前灌,只制定生育期灌溉制度。水稻生育期采用“薄浅湿晒”的节水灌溉模式,合理定出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淹灌水层的上下限,然后根据生育期内任何一个时段的农田来水和耗水,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灌溉制度。中稻、棉花、小麦灌溉制度计算成果见表5.7、5.8、5.9。

经计算可知:中稻、棉花、小麦多年平均灌溉定额分别为:306.5m3/亩、101.6m3/亩、78.2m3/亩。灌区多年平均综合净灌水定额为225.1 m3/亩。灌区综

35

合定额成果见表5.10。

箩筐岩水库设计水平年灌溉用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3。由此计算得到在设计保证率75%条件下,灌区3.4万亩农田的灌溉毛需水量1332万m3。

B、设计灌水率

以单因子法(如生育期降雨、综合灌溉定额)及复因子法(如水量平衡结果)分别选择设计代表年。综合单因子法和复因子法选年的结果,以1992年为灌区灌溉保证率75%的设计代表年较为合适。

根据规划水平年作物种植结构和选定的设计代表年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按下式计算作物的灌水率。

qik??imik8.64Tik

式中

qik-第i种作物第K次灌水的灌水率(m3/s/万亩);

?i-第i种作物的种植比;

mikTik-第i种作物第K次灌水的灌水定额(m3/亩);

-第i种作物第k次灌水的延续时间。

将同期各种农作物的灌水率相加,绘制全灌区初步灌水率图。由于初步灌水率图连续性不好,各时期的灌水率相差悬殊,应加以修匀,尽可能消除灌水率高峰和短期停水现象。在修匀初步灌水率图时,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尽量不要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移动,以往前移动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三天;调整其它各次灌水时,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此外,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并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在调整时不应使灌水率数值相差悬殊。最大灌水率不应大于设计灌水率的20%。按上述原则修正初步灌水图进行修正,并得出修正后的灌水率图。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要求,取灌水延续时间较长的最大灌水率作为设计灌水率。本次规划设计灌水率为0.31 m3/s/万亩。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