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复习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地理必修1复习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ba8569851e79b89680226e5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图、填图:写出各箭头的含义

1: 太阳辐射

4: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 5: 地面辐射 6: 大气吸收 8: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而地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说“高处不胜寒”。 二、热力环流 1、画图、说明: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 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 气压 差→空气的 水平 运动,形成环流。

2、画出城郊环流、海陆风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高空风向最终与 等压线平行; 2、地面风向最终与 等压线 斜交; 3、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就 大 。 4、风向是指 来向 (来向、去向)。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形成机制

1、 地表均匀、地球自转时的三圈环流 2、 地表的气压带、风带:

在右图标出各气压带、风带、环流

3、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随 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

夏季偏 北 ,冬季偏 南 。

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一月大陆上是亚洲高压 中心,海洋上是 阿留申低压 中心;七月大陆上是亚洲低压 中心,海洋上是夏威夷高压中心。 导致了 季风 现象的

出现:冬季东亚吹 西北 风,气候特征 寒冷干燥 ;夏季东亚则吹 东南风,气候特征 温暖湿润 。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

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 2、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 西风带 控制,特征 冬不冷 ,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 ;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 副热带高压 控制,特征 全年高温干燥 ;

4、地中海气候受 西风带 、 副热带高压带 交替控制,特征 夏

季炎热干燥,冬季暖湿多雨;

5、热带草原气候受 赤道低压带 、 信风带 交替控制,特征 全年高温,有干湿季交替 ;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气团移动方向 锋面基本特征 锋线符号图 雨区位置(相对锋的移动方向) 锋面天气过程 过境后 4、天气实例 过境时 箭头 锋后 沙暴、大风、降温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寒潮 阴雨 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我国东部夏季的降雨 冷 锋 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 半圆 锋前 暖 锋 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 4、准静止锋是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 的锋,如我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二、低压、高压与天气

1、低压、高压是指 气压状况 而言, 气旋、反气旋是指 气流状况 而言。 1、 低压(气旋)与天气 :

在右图中标出995、1000、1005百帕,画出 气旋的俯视和侧视气流,其下天气 阴雨 。 3、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画图说明

在右图中标出995、1000、1005百帕,画出 反气旋的俯视和侧视气流, 其下天气 晴朗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6

可能的影响:

1、引起海面上升,它是由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造成的,对 沿海 、 低海拔地区影响大。 2、引起气温和干湿变化:低纬度地区农业产量减少 ,高纬度国家农产量 增加 。 3、影响水循环:蒸发 加剧 ,水旱灾害的频次、强度 增多 ,水资源 不稳定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画出水循环过程图

2、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为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 内陆循环 。对人类意义最大的领域是

海陆间循环,它促进水资源 更新。

3、水循环的意义:(书上有)① ② ③ ④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类型: 高于周围水温的海水 叫暖流, 低于周围水温的海水 2、画出洋流模式图:并标出暖流和寒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促进高低纬之间水热平衡 2、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3、 航行 顺流省时

4、 渔场 寒暖流交汇有渔场 5、 促进污染物净化,扩大污染范围 三、厄尔尼诺现象

1、现象表现: 东太平洋 水温升高,使渔业产量减少 。

2、后果: 东太平洋 地区多水灾, 西太平洋 地区多旱灾。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和 ,使人类对水的需求大增。 2、 使可用淡水减少。

3、开源措施: 、 、 、 、 4、节流措施: 、 、 。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7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地球内部 。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岩浆活动 、 地壳运动 、 变质作用 ,其中 地壳运动 是塑造地形的主

要方式,按方向、性质,它又分为 水平 运动和 垂直 运动,前者在地表形成岩层水平位移 、 褶皱山系 ;后者则引起地势起伏 和海陆变化 。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占主导。 3、内力作用造就了 高山 与盆地 、 大陆 与 洋底 ,使地表变得 崎岖不平 。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有 风 、流水、 冰川 、 海浪等媒质引起地形变化,其能量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 。其方

式包括 风化 、 侵蚀、 搬运、堆积 。

2、风化主要是指在阳光 、 温度 、 水影响下,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堆积在 原地 。

3、侵蚀作用是指 风 、空气 、 冰川等 运动状态下对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并发生位移而形成

新的地貌。如 风蚀蘑菇 、冰斗 、角峰 、 海蚀柱 等。

4、堆积作用:搬运作用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搬运物便沉积下来。如三角洲 、沙丘 、 洪积扇 。 5、可见,外力作用总是不断 侵蚀 地表,并削高 补低,使地表 趋于平坦 。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右图中填出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说明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① 冷却凝固

② 外力作用 ③ 变质作用 ④ 重熔再生

读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

② _岩浆__, ② __变质岩____, ③ __沉积岩_____, ④ __岩浆岩___, ⑤ _岩浆岩____。 A __冷却凝固___, B __变质作用____, D ___外力作用___, E __变质作用____。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