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收集三(道藏) 导引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三发收集三(道藏) 导引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bdb86c49ec3d5bbfd0a74e5

动法”:“艮念数日,绦胸前推开,次运涌泉水洗心,或封固脐凝守。”

临江仙六字诀

宋曾慥创。他把六字诀和 《钟离八段锦法》相结合,并说明了此法的源流:“钟离先生八段锦,吕公手书石壁上,因传于世。其后有窦银青八段锦,与小崔先生《临江仙》词,添六字气于其 中,恨其词未尽。予因择诸家之善,作《临江仙》一阙,简而备,且易行,普劝遵修,同证道果。”载《修真十书》卷二三。词日:“子后寅前东向坐,冥心琢齿, 鸣鼍托天,回顾眼光摩,张弓仍踏努,升降辘轳多。三度朝元九度转,背摩双楼板拿,虎龙交际咽元和。浴身挑甲罢,便可蹑烟萝。”曾慥解说曰:安静心田,叩齿 三六次。鸣鼍,指以手的第二指压在中指上,用第二指滑下弹击后脑玉枕处,听到咚咚响声,亦叫作“鸣天鼓”,共三十次。托天:两手十指交叉,掌心朝天,置于 头顶,用力向上托举,共三次。每次行“嘻”字气。接着,两手握因,放在盘腿上,两眼平视前方,然后随着头颈转向右,两眼斜视右肩;然后头颈转向左,两眼斜视左肩,左右三次。“左行嘘字气,右行咽字气。”接着搓热两手,轻轻转摩眼眶七次,闭目转睛七次,以中指节捻太阳穴三十六次。张弓:两手如张弓射箭之势,左右各二、三十次,每次行呵字气。踏弩:“左右各三次,每次三挽七踏,行呵字气。”双手握固,平伸,拳心向下,拳眼相对,向前圆转如划船一样,谓之“升降 辘轳”。共十六次,行吹字气。按腿闭目咽气,,名为“朝元”。共三次,每次行吹字气。接着,想气在丹田,沿顺时针方向运转,共九次。闭气,搓热两手,擦背下腰软处,左右手上下交替,行吹字气。接着左右摇摆身体,不限次数,“名望鱼摆尾,行呵字气。”然后坐正,伸直两脚,足尖向上,上体向前腑,低头以手扳 足,行呵字气。最后跪膝,反手拿脚跟,三次,每次行呼字气。以舌头搅动口内,上下二十六圈,待津液满口,一口分三次咽下,想直至丹田中。“如此三遍,行吹 字气。”鼻引清气,闭气、搓热两手,遍身按摩,令微微汗出,谓之“浴身”。全部炼功过程中,“凡行吹肾、呵心、嘘肝、嘻三焦、呬肺、呼脾六字,不可令耳闻声出,气欲细而长。凡行持皆闭气,方吐气出呼所行字。”

南旋归元法

明曹土珩传凝神归真法诀。 《沈氏尊生书》卷首下引《保生秘要》:“归元者,父母生人受人之初,剪断脐带,一点落根元也。有生之后,情欲雕琢,未免精耗气散,不能返本,领求安土敦仁 之法。盖土者归元也,人者仁也,以一点仁心,敦养子土,六根皆归于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便觉真种常在,方可用意运行。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从左而右,先运脐轮,收而放,放而复收,以还本位,不离这个,念自归真矣。”

祛风去痛法

唐葛真人传。《道枢》卷九《颐生篇》:“人有首痛脑风,令居幽室,静坐闭息,掩耳,气极则放焉。放之,则轻摆其首而不止焉。祛风去痛,明目补髓。”

神仙换骨法

宋曾慥传。《道枢》卷一一 《泥金篇》:“凡欲修身者,于丑之时,东向平坐,先叩齿,次鸣天鼓,各三十有六。乃用左右手抬脐之下者,九过,其名曰三爻。用肩左右纽,九过,其名曰返山。用左右手相抱左右舞者,九过,其名曰舞山。用其首左石视后精腠者,九过,其名曰虎视金精。用其首前点者,十八过,其名曰六爻上朝丹阙。用其首左右打肩 者,九过,其名曰掣摆金精。盘足而坐,想足板内水渐入精腠,穿于青宫,上人于泥丸,去前明堂,下穿于肺、肝、心、肾、脾内而过,如是者八十一过。行之九载,道斯成矣。此神仙换骨之法,上士延龄之方也。”

神仙起居法

五代著名书法家杨凝式(873一954)传,内容系以歌诀形式表达,写于五代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

并有传世墨迹。其功法全文:“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胺通快 时,两手腹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此法也收在《内功图说》、《道家 金石略》中。一云按摩眉后小穴、搅舌咽津、运睛鸣天鼓,搓按迎香穴等也为神仙起居法。

神晕头晕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此法可治疗 神情恍惚、头晕脑胀等疾病:《沈氏尊生书》卷二五:“《保生秘要》曰:此症情欲气伤,气衰血少,心火上攻,痰饮串的,为患日久,变成痨瘵,于肩井穴,掐九 九,擦九九,兼用后功自愈。”“后功”即神晕头晕运功法:“紧闭地户,安神伏气,按脑及耳,大晕要请坐。足掘勿交。神气自回得法,因律咽下、定神。”

修行宝神诀

南朝上清派功法。内集按摩、 存想、导引、咒法,为—套常用的保健功法。《上清握中诀》卷下:“掌摩两掌令热,以拭面,使匝热。令有光泽,皱斑不生。出《太素丹景经》。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夜半,存日象从口入在心中,照心内光明、咒曰:?太明育精、内炼丹心,光晖合映、神真来寻。?咽液九过。亦可日日行之,使人开聪明 察,体生金泽。出《太上消魔经》。卧起、平坐,先收两手,乃度以掩项,仰面与争,三四过,乃屈动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三过,出《太上洞精景经》。恒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 又以手心及指摩目下颧上,又以手旋耳行,三十过。又以手从眉中逆乘额上,行人发际,三九过。内存赤子,日月双明,上元欢喜,口傍咽液。使理开血散,皱疱不生,久为之,彻见百灵。出《裴君说宝神经》。”

养生十三则

是一套十三节的静动相兼操作 功法。见《古书隐楼藏》、《道藏续编》、《道藏精华录》,由清代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弟子金盖山人闵一得编订,并说这些功法是据师传,核之丹书,合而发之,名曰阐微,其名称录之如下:①两手握固,闭目冥心;②舌抵上腭、一意调心;③神游水府,双照两肾;④心注尾闾,频耸两肩;⑤目视顶门,叩齿搅口;⑥静运双 目,频频咽气;⑦澄神摩肤,于攀两足;⑧俯身鸣鼓,数息凝神;⑨摆腰洒腿,两手托天;⑩左右开弓,平心静气;⑾无人大我,心如止水;⑿遍体常暖,昼夜冲 和;⒀动静不二,和光同尘。

高尚先生开关法

宋高尚先生传。其法分为 二段,上段调气定神,以通上关八脑;下段和气了注.打通下关,以达涌泉。《道枢》卷三○《二关篇》:“披衣,正坐大床,厚茵,于子之时,调出入之息,使气 和神定。于是合掌,以左右手大指之爪端,拄其结喉,以鼻微引其气,而闭之。后分左右大指,按结喉两傍之动脉,去其左右中指,向颈之后,指其天柱(天柱 骨),以取力焉。其大指所按动脉,渐加紧焉,以至极力按之。俟其气满,即极放其左右指,是为一通。乃再调出入之息,俟气调矣,更如前作之。日行九通,数日之后,当其行持,其指自脱,其首自掉,而若眩仆(不可扶策,扶策则挫却气也)。居于幽室,目见金轮已罩其首,于是精神爽而宿疾除,其体轻安,此元气上过于脑户、百关通彻之验也。其名曰脱指玄关。于子之时,薄其衣食,平身正坐,以左右手中指。循小腹之下,阴之外,股之内,其横文有动脉焉。极力如壮士按之,以 鼻微引其气而闭之,候其气极,则亟放其指,如上关焉。日行九通,或三通,久之,自然和气下注,入于二股足之中,如汤沃焉,宿疾除矣。此二关者,可以调神御气者也。先能开关,则其效速矣。行之多多益善。”

浚泉洒腿法

清代功法。此法能使气血和 洽,身轻体健。《玄机口诀》:“用左手抱住左脚,右手擦左脚心涌泉穴三十六次;换转右脚,加法行之。然后左足立定,右足提起,洒七次;后换右足立定,如前 行之。脚心有穴,

名曰涌泉,摩擦使热,冬令得免足冷之患。洒腿时,若不能直立,可背倚于桌旁柱侧行之。常行之,能使气血和洽,行动爽健,老年人行之尤妙。”

狼踞鸱顾法

梁陶弘景创。《养性延命录· 导引按摩篇》:“清旦未起,先啄齿二七,闭目,握固,漱满咽三;咽气,寻闭不息,自极;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便起,狼踞,鸱顾,左右自摇,亦不息,自极,复三。便起下床,握固,不息顿踵,三;还上一手,下一手,亦不息自极,三;又叉手项上,左右自了捩,不息,复三;又伸两足,及叉手前却,自极,复三。 皆当朝暮为之,能数尤善。”

秘结导引法

明曹士珩传。此法可治疗大便 不通、秘结。《沈氏尊生书》卷九:“《保生秘要》曰:以舌顶上腭,守玄膺,静念而液自生,俟满口,赤龙搅动,频漱频吞,听降直下丹田,又守静,咽数回。大 肠自润,行后功效。所谓“后功”即指左手抚脐,用意推旋开五脏,向后落大肠,九曲行去,或升肾水,洗润大肠,九曲而通泻之。”

起天立地法

是通过四肢的上托下按,以增强腰肾功能的修炼法。《道枢·圣胎篇》载其法为:闭口定息,使左右足并立,散手左右前后摆凤翅者九。于是两手对心,交叉十指, 缓缓引力,直伸胸前,俟力极,浮浮引力,直耸首上,其名曰起天。再俟力极,引上东西行,九拽。又自首上展力,叉十指,浮浮托空,并腰脊引令端曲,下过于膝,按之及足,其名曰立地。俟力极,进退腰身九,擦其足上,如是者三。然后正身定息。日如此法,可以开乎三百六十关节,八万四千毛窍。行之久,则补肾堂止 遗精,腰脊壮而颜光泽矣。可以益一纪之寿焉。

息积导引法

清沈金鳌传。息积,为一种积 聚病症,即腹内结块,或胀或痛,因为气息壅郁而成,故名息积。此法可治疗这类疾病。《沈氏尊生书》卷一四:“以两手拇指压无名指本节作拳,按脾趺坐,叩齿 三十六,屏气二十一息,咽气三口,再屏息,再咽,如是三作,以气通为效,遇子午卯酉时则行。”

逍遥子导引诀

是一套十六节动静相兼的导 引类修炼法。多见于明代著作,如《修龄要指》中称为“导引歌诀”,在《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中称“导引祛病歌诀”,在《红炉点雪》中称“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在《类修要诀》、《夷门广牍》中均用此“逍遥子导引诀”。全套十六节为: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梦失封金柜,形衰守三关,鼓呵消积滞,兜礼治 伤寒,叩齿牙无疾,观升鬓不斑,运睛除眼翳,掩耳去头旋,托踏应无病,搓涂自美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具体内容见各该条。

水潮除后患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一节。平 明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老而不衰,此除后患之功也。诀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中 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起火得长安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二节。 子、午二时,存想真火自涌泉起,先从左足起,上玉枕,过泥丸,降人丹田三遍。次从右足起,亦行三遍。复从尾闾起,又行三遍。久久纯熟,则百脉流通,五脏无滞,四肢健百骸理也。诀曰:阳火须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火炼形。

梦失封金医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三节。欲 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时调息思神,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复以两手搓胁腹,摆摇七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止。屈足侧卧,永无走泄矣。诀曰:精滑神疲欲火攻,梦中遗失致伤生,搓摩有诀君须记,绝欲除贪是上乘。

形衰守三关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四节。百 虑感中,万事劳形,所以衰也。形容枯槁,切须守炉。炉者丹田也。善摄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丹田,默运神火,冲透三关,自然生精生气,则形可以壮,寿可以延矣,岂止变衰颜如童子?若壮健行之,收功甚速。诀曰:却老扶衰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三关谨守常渊默,气足神全寿更康。

鼓呵消积滞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五节。有 因食而积者,有因气而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聚为妙。凡有此等,患者当正身闭息,鼓动胸腹,俟其气满,缓缓呵出,如此行五七次,便得通快即止。常用此法,不止除病散气,无病行之,自然真元增益,寿域而脐。诀曰:气滞脾虚食不消,胸中膨闷最难调,徐徐呵鼓潜通泰,疾退身 安莫久劳。

兜礼治伤寒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六节。元 气亏弱,腠理不密,则风寒伤感。患者端坐盘足,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缄息,存想真气自尾间升,过夹脊,透泥丸,逐其邪气。低头屈抑如礼拜状,屈抑至地,不拘数,以汗出为度。口诀:跏趺端坐向蒲团,手握阴囊意要专,运气叩头三五遍,顿令寒疾立时安。

叩齿牙无疾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七节。齿 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每日清晨睡醒时,或不拘时,叩齿二十六通,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之。每作三次乃止,则气自固,虫蛀不生,风邪消散。及凡小解之时,闭口紧叩其齿,解毕方开,永无齿疾。诀曰:热极风生齿不宁,清晨叩齿自惺惺,若教运用常无隔,还许他年老复丁。

升观鬓不斑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八节。思 虑太过,则神耗气血虚败而鬓斑矣。要以子、午时,握固端坐,凝神绝念,两眼含光,上视泥丸,存想追摄两气,自尾闾上升,下降重楼,返还气海,每行九遍。久则神全,气血充足,发可返黑也。口诀:神气冲和精自全,存无守有养胎仙,心中念虑皆消灭,要学神仙也不难。

运睛除眼翳

为逍遥子导引诀的第九节。伤 热伤气,肝虚肾虚,则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每日睡醒时,趺坐凝思,塞兑垂帘,将双目轮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睁,每行五七次。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光明倍常。切忌色欲,或读写小字。口诀:喜怒伤神目不清,垂帘塞兑养元精,精生气化神来复,五内阴魔自失惊。

掩耳去头旋

为追逐子导引诀的第十节。邪 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旋,偏正作痛。或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须静坐,升身闭息,以两手掩耳,摇头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风散邪去。此法不止治病,无病行之,添补髓海,精积神宫,久视长生之渐矣。口诀:视听无闻意在心,神仙髓海逐邪氛,更兼精气无虚耗,可学蓬莱境上 人。

托踏应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