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古代音乐史期末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6c3960a98271fe910ef96a

“曲子”——是唐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里流行起来的一种艺术化的歌曲形式。其创作多为依曲填词,乐工把文人的诗作填入曲调演唱演奏。词体结构多样,有七言、五言,也有长短句形式。曲子音乐的来源,主要包括传统的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两个方面。歌词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准,常选用当时优秀诗人的作品。它适应了各阶层人士情感生活的需要,题材内容相当广泛。代表作品为《阳关三叠》。

大乐署——唐代政府管辖下的音乐机构,隶属于最高行政机构太常寺。大乐署负责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管理严格,乐工学习标准较高,通常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考核,人数最多时达到一万余人,适应了唐代繁盛的宫廷音乐活动的需要。

诸宫调——宋代说唱艺术形式,相传为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诸宫调充分运用宫调变化的表现力,篇幅较长大。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体制宏大的体裁,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套曲所使用的宫调也各不相同。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其音乐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的民间俗乐。它将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代表作品有《西厢记诸宫调》、《刘智远诸宫调》等。

简述古琴记谱法的发展演变。

现存最早的古琴记谱法为文字谱,作品为《碣石调·幽兰》,为南朝梁代丘明传谱。文字谱是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记述弹琴时左右手的指法及音位的记谱方式。

由于文字谱记谱方式较为繁琐,至唐代,琴家曹柔与赵耶利将其简化为减字谱。减字谱将文字谱中所记述的指法和音位以汉字偏旁组合成指法谱,能够比较准确地记录音高和音色的变化,其出现有利于唐代之后一大批琴曲的整理和流传。

减字谱在节奏方面没有明确的标注,需要参照习惯性奏法来确定,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挥琴人的创造性,与古琴多种流派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简述音乐机构乐府的概况、职能及历史意义。

乐府为古代官方的音乐机构,原为秦代所设,西汉时期进行了扩建。

乐府的职能为适应宫廷音乐活动的需要,收集民间音乐并对其进行加工,创作歌词与曲调,改编、创作音乐作品,进行演唱演奏等。乐府收集的民间音乐的范围涉及南北方及少数民族的音乐,其规模人数最多时曾达到千人之多。乐府中的协律都尉李延年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乐府的兴盛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乐府历史结束。

乐府对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有利于各族、各地音乐文化的交流和提高,也促成了乐府诗艺术体裁的形成。乐府撤销后,其乐工流入民间,又对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简述《乐记》中的音乐思想。 《乐记》是先秦儒家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关于其成书年代及作者争论较大,一般认为是汉儒将先秦儒家音乐思想编纂而成,原有23篇,现存11篇。

《乐记》的音乐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音乐的本质,主张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2)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认为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的祥和与动荡,即“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3)主张通过音乐的教化功能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使国家长治久安。 《乐记》的音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简述朱载堉的音乐贡献。

朱载堉(1536—1611),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学家。其著作《乐律全书》包括十五种著作,如《律学新说》、《乐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涉及天文、算学、律学、乐学、古乐舞等多方面内容。

朱载堉在《律学新说》和《律吕精义》中最早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他自己称之为“新法密率”,时间至迟为1581年。他运用两次开平方、一次开立方的方法求得十三个数的等比数列,求得相邻两律间的长度比值,使得相邻律之间的频率比相均等,具有很高的精确度。“新法密率”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古代乐律学史上三分损益法“黄钟不能还原”的难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朱载堉还提出了“异径管律”的理论,从吹管乐器的内径找到了管乐器的管口校正方法,即提出利用不同管径的差别来缩小空气柱与管长之间的矛盾,可以在律管上确保十二平均律运用的准确性。

简述宋代词调音乐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曲子”发展到宋代称为词调。词调是随着城市经济和市民音乐的发展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形式。词调音乐吸收了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大曲、法曲音乐的因素,成为宋代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形式。其曲调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词调音乐的创作方式主要是依乐填词,也有少数自度曲(自创新曲)。其体裁主要来源于唐大曲中的某一部分,分为令、慢、引、近。“令”为短小流行的时令小曲。“慢”为抒情、篇幅长大的体裁形式。“引”为大曲中歌唱开始部分的段落。“近”为大曲中“慢”之后的段落。 创作手法有减字(填词时少填几个字)、偷声(填词时多填几个字)、摊破(在原曲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乐句)、犯调(将若干词调的乐句组合起来组成新的词调)。

宋代词调的代表作品为南宋词人姜夔(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的《白石道人歌曲》,收入其词调歌曲17首(自度曲14首,古曲填词2首,为范成大曲填词1首),以宋俗字谱记谱。其中的《杏花天影》、《扬州慢》等为代表作品。姜白石一生飘零,寄人篱下,其作品多带有感伤惆怅的色彩,在慨叹身世凋零的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爱国情思。

简述元代散曲艺术。

散曲是元代在北方中原形成的一种艺术性较高的城市唱曲形式,取代了宋代词调的地位。其音乐的来源有唐宋大曲、词调、北方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曲。由于它产生、流行于北方中原,具有北方地域的风格特征,明代将其称之为北曲,风格粗犷刚健、节奏激越。散曲音乐的曲牌和元杂剧的曲牌是互用的,演唱的艺术要求也是一致的,音乐上十分讲究宫调的情感色彩,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艺术要求。

散曲的创作方式主要是依声填词。句式较为自由,可以有多少不定的衬词。一般是文人填词、乐工演唱演奏。演唱的场所主要是歌楼酒肆,或贵族的私院。伴奏乐器有琵琶、筝、箫、笛、板等。

散曲在体裁上分为小令、带过曲和套数。小令为单个曲牌的形式。带过曲是由两个或三个同宫调曲牌连接而成的体裁形式。套数亦称套曲,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所组成的体裁形式,结构比较长大,内容上一般以叙述故事为主。

散曲的乐谱今天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尚留有一些,但在音乐上已经是经过昆曲改造后的风格。

论述京剧的形成。

1790年,为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以“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为代表的一些民间戏班进京献艺。他们演唱的有昆曲、二黄、梆子等民间声腔。四大徽班的演出受到了北京民众的普遍欢迎。当时北京民间戏班云集,为各种声腔、剧种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徽班以诸腔并奏和剧目内容多样的优势,很快压倒了曾在北京盛极一时的秦腔。一些秦腔演员迫于生计投入徽班,促成了徽、秦两腔的合流,这也是二黄与西皮在北京的第一次合流。道光年间,余三胜等人入京,带来了西皮与二黄同台演出的“楚调”。这是秦腔及其发展而成的西皮调在北京与二黄调的两次合流。这时期四大徽班中的三庆班班主程长庚、和春班班主张二奎、春台班班主余三胜对当时民间各种声腔和地方戏进行了吸收改造,形成了皮黄戏中徽、京、汉三个流派,在促成皮黄戏向京剧过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道光年间,以西皮和二黄两腔为主的京剧已初步形成,并兼吸收了昆曲的曲牌和一些地方声腔。在伴奏上形成了以京胡为主的伴奏乐队,并吸收了梆子戏的锣鼓音乐。在语言方面,唱词和道白不追求辞藻典故,文字通俗易懂,易于被普通百姓接受。在表演方面,既吸收了昆曲有规律、有层次的优美动作,又吸收了梆子戏的歌舞演技成分。此外,京剧在角色行当、化妆、服装道具等方面也吸收了众戏之长,在剧目方面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选择表现民主思想的历史题材,最终成为我国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代表艺术家早期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之后又有谭鑫培、汪桂芬等。

请述评先秦时期重要学派及其代表思想家的音乐思想。

先秦时期代表性学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道三家。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充满变革的历史时期,思想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思想流派都提出了自己关于音乐的见解。 (1) 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具有多方面的音乐实践和较高的音乐修养。孔子提倡音乐,视音乐为人的必备文化修养,并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主张通过音乐辅助建立一个具有正常等级秩序的社会。孔子还提出了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尽善尽美”,即从内容(善)和形式(美)两方面来评价作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孟子提倡“王与民同乐”,体现了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提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即肯定了音乐艺术对于人思想情感的影响。

荀子也充分肯定了音乐对人和社会的巨大作用,他的《乐论》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专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此必须用音乐对人性加以引导和改造,由此他肯定音乐对人和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乐记》是汉代儒生集先秦儒家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它肯定了音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强调音乐与政治和社会风气的密切联系,认为音乐应起到辅助政治统治的作用。

儒家的音乐思想肯定音乐对于人情感的作用,是其积极的一面。但过于将音乐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对音乐艺术的独立、自由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墨家的代表人物为墨子。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因此他反对一切形式的享乐,音乐作为享乐的一部分也在他的反对之列。就谴责贵族无节制地进行音乐享乐、体谅人民疾苦而言,墨子的音乐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此否定音乐艺术的发展,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排斥了人对于音乐的正当需要,造成了墨子音乐思想的局限性。 (3)道家的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音乐思想植根于其哲学主张。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老子主张“大音希声”,否定以快感为目的的感官音乐享乐,重视在精神领域里对于音乐意境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