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6e9bb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b

一种商品上。当贵金属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也就产生了。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答: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扩大的两种形式。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而使资本增大,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集中是已经存在的单个资本的合并。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增大,生产规模扩大,竞争能力加强,更有利于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使企业更有条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积累,加速积聚。但也存在区别,资本积聚是社会资本总量增加,但速度缓慢;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迅速扩大,但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只是改变了资本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2、试述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2)、垄断产生后并不能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自由竞争之上,与之并存。(3)、垄断产生后所引起的竞争更加激烈。(4)、垄断与竞争的矛盾加剧,必将进一步加剧帝国主义所固有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 C )

A.生产要素 B.生产力的要素 C.生产资料 D.物质资料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D )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所有

3、在“1只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A ) A.1只羊 B.2把石斧 C.羊和石斧 D.不确定 4、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D.不确定

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资本家的资本中( A )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C.不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减少 7、个别资本通过股份制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C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8、某资本家工厂年初投入不变资本200万元,可变资本40万元。年终的剩余价值总额为60万元。则该工厂的年利润率为( D )

A.150% B.25% C.37% D.100%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切社会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 BCD )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2、商品的价值是( ACDE )

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商品的社会属性 D.生产商品消耗的有用劳动 E.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DE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E.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是( BD )

A.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 E.剩余价值率总是低于利润率

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其主要作用是( AC ) A.生产使用价值 B.形成新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E.创造剩余价值

6、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一般关系是( BD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按同一方向变化 E.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7.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是( ADE )

A.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 B.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C.生产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D.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E.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 8、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是( AB )

A.生产力水平低 B产业结构低级 C.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 经济发展的对外依附性 E. 经济成份复杂 三、简答题

1、简述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1)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方面属性。

(2)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即具体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简述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即恢复、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三方面: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庭其他成员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受教育和培训所需的费用。另外,劳动力价值还包含一定的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

3、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所带来的损失;第二,资本周转加快,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第三,资本周转加快,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剩余价值率 4、简述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其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等级差别,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四、论述题

1、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1)要弄清价值量如何决定,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因而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量的大小。而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价值量的确定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在同一时间所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同的。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般劳动能力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才能从事的活动。因此,在交换时,要把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4)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日,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所谓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它通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其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他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这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

其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他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从而提高了剩余价值率。(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变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杂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