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财政学简答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9ccf06a6c30c2259019e82

措施。“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达到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美国早在70年代初就开征了二氧化硫税,稍后德国、日本、挪威、荷兰等国也先后征收二氧化硫税。德国和荷兰还征收水污染税,用于保护水资源。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丹麦、芬兰、荷兰、挪威、瑞典和美国在90年代初相继征收了碳税。此外,还有噪音税、固体废物税等保护环境的税收。发达国家除开征上述环保税以外,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对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使用,鼓励对环保的投资,鼓励环保产品的生产、使用,鼓励环保行为等等。由于环境问题往往是跨地域的,除个别大国可以单独采取行动外,多数国家需要联合行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税收”也将是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

7.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缘由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答:(1)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变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个里程碑。农业税是对农民从事土地耕种征收的一个税种,,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史上的一次巨变,标志着我国税收从此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

(2)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原农业税是不同于工商税的一个特殊税种,它的课征对象是农业总收入,但不扣除成本费用或已税的生产耗费,不属于增值税,农业生产不属于提供劳务和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所以农业税也不属于营业税。(3)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在我国工业化建设时期,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别的步伐。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答: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其推理并不复杂,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李嘉图等价观点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反驳了李嘉图等价定理,主要反对意见有:首先,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从而能够运用这个模型来测算和调整当前收入和未来的收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其次,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事实上,有些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可能生活得比自己更好,毕竟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这些父母也不会把因发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而不花掉;第三,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第四,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第五,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实际上,大多税并不是一次性总量税,而非一次性总量税会产生税收的扭曲效应,所以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因而发债而不增加税收并非等价等等。

2.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国债的政策功能包括: (一)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

给国家使用, (二)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又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 (三)调节经济 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这

3.简述分析我国近年来国债负担率上升的情况和原因。

答:(一)我国近年来国债负担率的情况

国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由于连年发生赤字,每年都要发行国债,于是积累的国债余额也会逐年增长。1993年以前我国的财政赤字可以由银行借款弥补,所以国债发行数额较小,国债余额增长也较慢。自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赤字加大,而且赤字只能由国债一条渠道来弥补,加上过去国债还本付息高峰的到来,随之国债余额增长和国债负担率的提高较快,人们普遍担心是否有可能酿成债务风险。而与基本赤字无关;1998年、1999年两年除基本赤字率上升外,实际利率上升和经济增长率继续下滑构成加剧国债负担率的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而2000年基本赤字率是由于实际利率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率的上升而导致债务负担率上升幅度的回落,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实际利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再看看经济增长率对国债负担率的影响。从公式db=b(r-y)+z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对国债负担率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的对比,一般原则是国债利率的最大限度不能高于经济增长率,一旦高于经济增长率,从发债的财政效益来看,则是得不偿失,从公式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与国债负担率呈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越高,债务负担率越低,反之则相反。二是体现在对基本赤字率的影响,基本赤字率是指赤字占GDP的比例(基本赤字/GDP),GDP是分母,所以经济增长率越大,基本赤字率越低,从而债务负担率也越低。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由于国债投资的效益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部分地抵消了当年畸高的实际利率对国债负担率上升的严重影响。

4.试比较衡量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并分析我国当前国债依存度的情况。

答: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所以国债依存度是通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对比来计量的,但由于采取的分子和分母口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计量方法:(1)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2)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3)当年财政赤字/全部财政支出。

另外,按第3种方法计算的国债依存度对我国的债务依存度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按全部财政支出计算的国债依存度自然明显低于按中央财政支出计算的国债依存度,但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而全国财政支出的债务依存度偏低这个矛盾现象,恰恰反映了我国财政结构中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反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偏低,而且反映国家债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集中在中央财政一级。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应该是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但现行预算法出于债务风险的考虑禁止地方政府发债,要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还需要解决许多相关的问题,目前难度较大,不过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时机成熟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5.试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及其有待完善的问题。

答: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债券市场中:

(1)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我国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两个场内市场,,我交易所采用自动撮合、集合竞价的交易方式,不同于一

对一询价、报价的寻找交易对手的程序,免除了关于结算条件的谈判,靠指令就可以完成全部交易过程,效率很高,适合个人和中小投资者的零散交易。目前的交易所国债市场是积极的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的渠道,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银行间市场功能的逐步扩展与交易所市场的功能相重叠,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地位渐渐有所弱化。

(2)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国债市场和柜台市场统称为场外市场。发达国家的债券交易大都在场外市场通过一对一询价完成,参与者以商业银行为主,辅以保险公司、信用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基金以及外资银行在华分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成员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95%以上。

(3)柜台交易市场。所谓柜台交易市场就是通过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和邮政储蓄网点向居民或企业发行凭证式国债。这种发行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为广大居民个体投资者认购国债提供便利条件。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国债市场有待完善的问题包括:

(1)国债市场之间的不连通。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存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交易市场、柜台市场三个市场,市场之间没有有效连通,不利于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债市场:

(1)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促进银行间市场交易与交易所市场的连接。基础性工作,比如统一托管清算制度,允许国债在两个市场内自由双向流动,引导市场选择高效的交易场所。

(2)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国债的托管清算制度。例如,完善资金清算与债券结算机制,尽快实现“券款对付”;尽快实现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债券的统一托管结算;改进国债回购的托管制度 。

(3)改进国债管理体制,将国债发行由年度额度控制改为年末余额控制,为提高市场流动性创造条件。 (4)推进市场信息建设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5)加快银行间市场的资信评级制度建设,帮助交易成员控制信用风险。 (6)加强市场创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国债新品种和交易形式的创新。比如,我国政府自1995年5月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已经5年多。在这5年中,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7)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培育专业投资队伍。我

.工资已屡见不鲜,曾一度全国有过半数的市县不能按时发工资。这种债务均在基层单位,对中央政府来说并

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风险的对策:

前面的分析表明,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带有明显的体制转轨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的风险在财政领域的集中反映。因而,对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除了财政部门自身的努力和做出有效的适应性调整外,还必须在财政之外下工夫,综合治理才是根本出路。换句话说,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共同采取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堵住源头,化解存量,控制增量。

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有效措施,实际上是寓于深化改革之中。诸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降低商业银行新生的不良贷款率,妥善处理不良资产损失的承担问题,积极处理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明确基本养老保险的有限责任,强化保险费的收缴和基金管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基础环节;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的步伐,构造合理优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投融资结构;完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包括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

政府综合债务预警系统和分析系统,建立隐性债务和或有负债的统管机构,编制债务风险预算,逐步实行法制化管理等等。 复习与思考

1.何谓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答: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或收支平衡表,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因此,国家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无论是单式预算或是复式预算,主要仍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事实上还未成为确定的编制预算的一般方法,通常只用于具体收支项目上。我国预算编制长期以来是采取分项增量法,近年来有些省、市试行零基预算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应当说明,国家预算的划分,在总体上只包括上述的两种类别。至于其他各种预算名称,有些属于政府预算政策的代名词,有些是某项或某几项财政收支指标的测定方法,有些则是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方法。如中长期预算实际是政府的中长期财政状况的预测,项目预算、行动预算和绩效预算是某些建设项目或某些行政支出的安排和核算方法,属于工程预算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范畴;而国民经济预算和充分就业预算事实上是一种预算政策,如充分就业预算就是政府按照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设计的以实现充分就业为政策目标的一种财政政策。

2.试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答: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自国家预算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预算原则的探索,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张。时至今日,影响较大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原则主要有下述五条。

(1)公开性。如前所述,国家预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数据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账,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可以另编预算外收支预算,也应在国家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同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应当指出,上述预算

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种预算原则的确立,不仅要以预算本身的属性为依据,而且要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通过制定国家预算法来体现的。

3.试述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答: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是:

(1)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全面体现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原则,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人为的随意性,防止“暗箱”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2)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财政部门控制预算规模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利于使用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3)编制部门预算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有利于各级人大履行立法监督职能,有利于审计部门履行财政审计职能,社会各界也可以清晰地了解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编制部门预算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和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措施,实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部门预算的内容是:

顾名思义,部门预算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部门一般预算中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在预算内收支中,既反映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拨款,也反映经济发展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科技部门等具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安排的资金。总之,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

按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的支出需求,个人工资性支出按编制内的实有人数核定;公用经费按部门分类分档按定额和项目编制预算;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用、支持农村生产性支出等建设性专款和教育、科学、卫生、文体广播及其他部门事业性专项支出,要进行项目论证,测定支出概算;要结合国务院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中的专项支出进行分类排队,制定滚动项目计划;年度预算要求编制到具体项目。

4.试述何谓政府采购制度?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答: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只要政府有效地利用商业竞争机制,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最佳性能和低廉价格的商品或劳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

政府采购制度是伴随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形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79年东京多边贸易谈判在日内瓦签订了《政府采购协议》,初步形成了政府采购制度。随后,欧共体分别于1989年、1992年、1993年颁布了有关政府采购各领域的“委员会指令”,世界银行于1985年颁布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贷款采购指南》,联合国于1994年通过《关于货物、工程及服务示范法》,这四部有关政府采购规则代表了国际政府采购的标准规范。目前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高达10%~20%,如美国为20%,欧盟为15%~20%,日本为10%。

政府采购制度与我国过去实行的“供给制”和“控购制”不同。在供给制下,

财政部门是选购商品的主体,商品的使用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商品。在政府采购制度下,财政部门只是监督商品的采购过程,商品的使用者不仅要参与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商品的主体。它与控购制的不同表现在三方面:从目的来看,实行控购制的主要目的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控制集团需求,平衡供求矛盾,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细化预算、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管理手段来看,控购制的管理主要是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即分指标审批,政府采购制度的管理主要是采取间接的规范采购方式和财政监督手段;从管理的范围来看,控购制针对的是某些具体的商品,主要是当时社会上的短缺商品,而政府采购的对象是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范围,即十分广阔的商品品目。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包括: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政府采购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属于中央预算的项目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属于地方预算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关确定并公布。

(2)政府采购当事人 (3)政府采购方式。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有6种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其他采购方式。政府采购按其是否采取招标的差别可分为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6种采购方式中的前两种属于招标方式,后三种属于非招标方式。招标采购方式是以招标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供货商参加投标,采购人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投标者中选出中标供货商。招标采购根据其竞争程度和采购过程的差别,又可分为公开招标采购和限制性招标采购。公开招标是一种无限竞争的招标,询价采购是指采购人向有关供货商(多家)发出询价单,在报价的基础上确定供货商,这种采购方式适用于规格单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购项目。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采购要求;签订采购合同;管理执行采购合同。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虽然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做出如下的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外:(1)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2)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进行采购的;(3)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各级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5.试述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

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它的要点是:(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

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2)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经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集中支付制度并不根本改变各部门各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但由财政部门集中掌握预算资金的支付权,从而可以考核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防止滥收滥支的违纪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采购资金直接由国库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财政部门则可以掌握资金的最终流向,杜绝在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有利于防腐倡廉。

6.试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对合理合法的预算外收入,不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取消现行各执收单位自行开设和管理的各类预算外资金过渡收入账户,改为由财政部门委托的代理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该账户只用于预算外收入的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因此,“收支两条线”改革的目标,就是全面掌握预算外收支的全面情况,真实反映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全貌,编制完整可靠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为编制综合预算提供基础条件,从而逐步淡化以致取消预算外资金,实行预算内外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

7.试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答: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为财政联邦主义(fiscal federalism)。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制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也就是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我国在1985年调整后的分级包干体制,已经吸收分级分税预算体制中的分税制因素。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分级预算体制,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级预算体制。纵观各国的实践,分级分税预算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分级分税预算体制也就是多级预算体制。国会只审批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由本级立法机关审批。各级地方预算经常收入由本级税收、收费收入和中央补助组成,以上收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允许发行地方债券或向银行借款,自求平衡。

(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由于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预算的重点和层次分明。除国防费和外交支出划归中央支出、行政管理费分别由各级本身负担外,一般来说,中央预算以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为主,地方预算以文教、卫生保健和市政建设为主。对各级政府的投资职责也有明确分工,或由中央、地方分别承担,或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以补助,或由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

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的按税种划分,各级预算都有本级的主体税种,大宗收入的税种归中央,如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税种主要是收入弹性小的销售税和财产税;有的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享,并通过中央的基础税率限制地方税率;有的实行分成或共享制,即属于中央的税种按一定比例分给地方,或者属于地方的税种按一定比例分给中央,双方共享。分设国税局和地方税税务部门,分税、分管与分征相结合。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纵向调节的典型做法是补助金制度,中央从各地征收国税,同时对每个地方给以补助。补助金分为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和专项补助。补助金是根据相关因素设计规范化的计算公式,一旦确定则无讨价还价余地。横向调节是由“富州”直接向“穷州”转移支付,实行地区间的互助式调节,不再通过中央预算。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8.试述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

答: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在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下,由各级预算主体分级执行财政职能,为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从而满足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是分层次的,包括全国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和地区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因而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是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之一。

(2)集权与分权关系。公共需要的层次性作为划分收支的标准,是市场经济国家分级预算体制的一般标准,通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但各国的收支划分是不同的,有的差别还很大,这主要取决于由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本国国情决定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因此,集权与分权关系也是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之一。预算管理体制是政治与经济结合的最明显的体现。如果说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是经济标准,那么集权与分权关系则是政治标准。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集权与分权关系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对这种变化趋势的恰当描述。纵观世界各国,集权与分权关系的变化尽管有所不同,但也有其共同性,即始终是以集权为轴心,分权是围绕集权进行调整。但是,分权也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源于地方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也是国家经济职能不断强化的内在要求,分权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集权与分权关系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和国情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来说,联邦制国家侧重分权,单一制国家侧重集权。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预算管理体制上体现为中央与地方间收支划分的比例,几乎所有国家,无论是联邦制还是单一制,中央收入均占主导地位,这是共同的。但通过转移支付后的中央收入或支出的比重则有较大的差别。

9.试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答:转移支付制度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纵向财政缺口,。(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横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规范统一的收支划分方法,形成一些地方的收入能力不能满足支出需要的缺口,这种财政缺口也要靠中央财政(或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形式予以弥补。弥补横向财政缺口,也称为横向财政均衡。横。(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在由地方政府提供地区性公共物品的情况下,当这种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超出本地区而扩散或延及邻近的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