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c01cc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d

命令串 NEXT 循环变量

举例:

for i=1 to 4 step 1

motor 0,50 motor 1,50 sleep 2.0 motor 0,-50 motor 1,50 sleep 0.6 next i

解释:第一行程序表示给循环变量i赋初始值1,终止值是4,步长是1,这是循环的开头。第六行是循环体,指挥机器人前进2秒,左转

0.6 秒。

③、结束语句 格式:stop 功能:终止程序执行 五、探索活动

请编依照本课实例,试着编写一段程序,让机器人实现走“8”字。

六、教学反思

(参考教案)第六课程序设计流程图

25 [教材分析]: 1.教材概况

本节课是人如何控制机器人进行工作、交流的一节基础课程;学习后便于学生理清思路、严密思考、分析问题,并以相应的框图来形象、直观的表示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算法,为程序设计做好关键的一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流程图来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举例画出流程图。

通过动手练习,发现这样做会让问题更简单,思路更清晰,思

考问题更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好、会用、爱用流程图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成功调试一

个程序,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找到成功感。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流程图,学会用流程图来表示

问题,为其编好程式打下基础。

难点: 分析问题,正确的画出流程图写出程序并调试。

3.[学生分析]:

通过上几节的学习,学生巳经掌握和了解了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并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后学生能更好的与ROBOT交流,控制它

来完成一定任务。

4.[教法与学法]:

1. 教法:例证分析 任务驱动 主题研究 2. 学法:观察,分析,模仿,任务驱动,评价

26 5.[课 时]:1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3分钟)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搭建一个机器人,并有目的搭建了走正方形和送餐机器人,并了解和使用了用BASIC语言来编程控制我们的机器人,但我们都是直接拿来用的,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分析如何进行程序设计,要经过哪些步骤、了解什么是算法?算法与流程图有什么关系?它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画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来进行程序设计。

二、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15分钟)

要为机器人设计一个好的程序,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画出框图->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共5个步骤。

1.分析问题

首先明确机器人要干什么,有些什么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最终要

达到什么目标,要完成这些还需要哪些条件。

2.设计算法

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到达目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通常把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称为“算法”。 注,它不是数学中“计算方法”,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如,前边我们讲到的让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见书P32页倒数第

四行开始。

3.画出流程图

前边我们进行了算法设计,对于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是相对来说很简单的,但一般情况我们面对的问题都是比较复杂的,故人们喜欢用一种框图来描述算法,这样让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形象、直观

地表现出来,为下一步的程序编制打下基础。

27 现在我们就以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来画出流程图:

师:

与学生一起分析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画一个正方形推导机器人运动过程,找出共同点,如前进->转弯要做同样的事4次才能形成一个正

方形,分析时看到书上的流程图6-1所示。

流程图中各框图的意思见书上图6-2

4. 编写程序

根据流程图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指令、命令语句来编制出程序了。如

前面的走正形的程序为:

FOR I=1 TO 4 STEP 1

MOTOR 0,50 MOTOR 1,50 SLEEP 2.0 MOTOR 0,-50 MOTOR 1,50 SLEEP 0.6 NEXT I STOP

任务1:现在分析并画出一个机器人原地转4个圆圈的流程图,并

写出程序。(仿照图6-1)[时间5分钟] [小帖示:]此题在于只要任何一个轮子不动,另一个以一定的速

度转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同心圆。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