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隋唐五代期末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魏晋至隋唐五代期末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cccc9ff2cc58bd63186bde5

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诗体选择偏爱乐府体古诗,尤其七言歌行。

②想象奇特: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着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③壮美、优美风格兼具: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长鲸巨鱼、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如《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崇高感。又《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诗又有清新明丽的优美。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22. 试述从汉到唐乐府诗的发展过程。 要求从汉魏乐府的出现及其特点谈起; 盛唐杜甫等人对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

中唐新乐府诗的出现、新乐府诗人的崛起,元稹、白居易的特殊贡献。 23. 试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⑴叙事技巧高度成熟,艺术概括、形象典型: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着力于细节描写,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如三吏三别的写法主要是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具有概括性、形象性。

⑵描写细腻,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杜诗叙事融入了强烈的感情,一些诗很难分出是叙事还是抒情。记叙的是时事,抒发的是一己情怀,兼有议论。这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也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⑶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一生坎坷、屡遭磨难,但关心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因此,情怀是深沉悲壮的,他又以理性节制这种情感,于是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进雕赋表》)。沉郁,指感情的深沉、深厚、浓郁、忧愤,是‘沉郁顿挫’风格的基调,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苍凉悲壮。

33

从字面上看,顿挫指语意的停顿、间歇、转折。从风格上领悟,顿挫是感情表达的跌宕反复、千回百折,主要表现为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抗坠,韵律的曲折有力,总之,是为寄托沉郁之情提供一个适合的时空结构。二者并列,是水乳交融地结合为一体的。

⑷萧散自然的风格。除沉郁顿挫外,杜诗还有其它风格,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六:“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

杜诗不同风格,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战乱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往往表现为沉郁顿挫之诗。当他生活稍为安定,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特点是心境闲适、情趣简淡、境界明秀。

24.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特征。

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些重要的质量,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品质、胸怀为历代士人敬仰、钦佩,宋抗金将领宗泽临死时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是千载英雄都有同感;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二百首《集杜诗序》“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甫的思想情操影响直至现代。

杜诗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杜甫主张转益多师,叙事与写实受《诗经》的影响;爱国忧民的情怀受《离骚》的影响;即事名篇、缘事而发,受汉乐府的影响;慷慨悲凉的格调,受建安诗歌的影响。在诗的表现方法及形式、诗的语言及意象上,他吸收的更为广泛而多样,如五言诗受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影响。

从唐诗发展看,杜甫是承先启后的诗人,他不薄今人爱古人,对陈子昂、四杰、孟浩然、王维、李白等更是推崇备至,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杜诗兼有各家风格、众体兼备,崇尚古调,兼取新声,既推重古体,又注意近体,语言追求雄浑古朴,修辞重视清丽华美。句法、炼字都到了惊人的地步。

杜诗千锤百炼、苦心经营,可为人典则,无论是思想感情、人格,还是艺术经验都给后代巨大影响,如元白继承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韩孟、李贺受杜甫的奇崛、炼字的影响,李商隐七律得力于杜律的组织严密、跳跃性极大的技法,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新诗派。宋以后,杜甫地位更高,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25. 试述白居易讽谕诗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白居易诗歌分作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讽喻诗共170余首,《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其代表。思想内容有四个方面:①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深切同情下层人民(《卖炭翁》《观刈麦》《重赋》);

②抨击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批判中唐社会的各种弊政(《轻肥》、《买花》); ③谴责穷兵黩武的战争,抒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新丰折臂翁》); ④关注妇女命运,同情其不幸遭遇(《井底引银瓶》《母别子》《上阳白发人》。

34

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

①主题专一,事件典型,往往选取最具典型化的人和事加以描写,并在诗的末尾揭示主旨,“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②成功运用外貌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③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对立,深化主题;

④语言通俗平易,浅近晓畅,接近口语,用常得奇,平淡中见精神。 26.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贡献。

在盛唐中唐后充分挖掘,使唐诗再次出现高峰。

⑴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变化的复杂奥妙,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探索诗歌语言潜在能力,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

⑵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留给读者更大的联想空间。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⑶无题、咏史、咏物三类诗的贡献。他创写的无题诗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而进入“诗”的领域,兼具抒情性、典型性。咏物诗,托物寓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贡献。

⑷体裁方面,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吴乔《西昆发微序》:“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李商隐确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土的大家。

27. 晚唐五代诗歌题材与风格走向。

晚唐五代诗坛整体状况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按题材风格走向讲: ⑴怀古咏史诗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悼情调。胡曾《咏史诗》,汪遵《咏史诗》,周昙《咏史诗》,孙元晏《六朝咏史诗》皆为组诗。此外,有杜牧、李商隐、许浑等人的。以质量论,李商隐、杜牧为最。

⑵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由于晚唐礼教松驰,盛行享乐淫逸,又因士人在科举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转而寄情闺阁,寻找补偿慰藉。诗歌多写妇女、爱情、闺楼绣户,且以男女之情为中心,融合其它题材内容。如不少咏物诗,所咏的花柳蜂蝶等,实际是女子的化身。一些叙事诗如杜牧《杜秋娘诗》、韦庄《秦妇吟》,借表现女主人公的命运遭遇,在叙述中融入了社会生活内容。温庭筠与李商隐,是晚唐爱情题材诗和艳丽诗风的代表,后继者有韩偓、吴融、唐彦谦等人。温庭筠《春愁曲》,韩偓《香奁集》

⑶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自唐懿宗咸通860后期始,唐王朝进入动乱阶段。文人较前更加难有所作为,且常有性命之虞,环境险恶,一些人把功名看得淡了,平安闲放,终老烟霞,一切淡然处之,成为精神追求。司空图《有感》其二“从此当歌惟痛饮,不

35

须经世为闲人”即是写照。皮陆、司空图等人诗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怀。

⑷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唐末诗人置身动乱,关注社会灾难、民生疾苦。聂夷中《咏田家》感伤农民苦难,杜荀鹤《乱后逢村叟》《山中寡妇》深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敲骨吸髓的赋役剥削,人民无以为生。反映民瘼世乱,深刻沉痛。但这方面内容并不居于晚唐诗歌创作的主要地位。著名诗人中,只有生活到五代初的郑谷、韦庄、罗隐等,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才对时代的丧乱有更多的反映。基于内心的由失望痛苦到近于绝望,诗境浅狭,多未世凄凉黯淡情绪。唐诗也降下了帷幕。

28. 为什么说中唐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要求把中唐古文运动放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中去思索)

中唐古文运动遏制了魏晋以来声势浩大的骈体文的发展势头,恢复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文起八代之衰”;成果辉煌:出现了系统的指导古文创作的理论、新文体、数量巨大的作品、“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开始确立;影响深远,直接启迪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势及各代。

29. 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要求把唐传奇放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去思考,尤其要和六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相比较)

题材上,唐传奇已摆脱六朝小说的鬼神怪异,表现社会生活,描绘人情世态;传奇作家有意识的进行小说创作;

小说艺术发展明显成熟,结构基本完整,情节也曲折,人物性格十分鲜明; 为后来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提供了素材和艺术上的影响。 30. 综述唐诗发展流变史。(本题考察学生对唐诗发展的全面理解)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是诗,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发展轨迹按明高棅《唐诗品汇》,划分为四个时期。

⑴初唐诗,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前的准备阶段;①表现领域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②情思格调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融合,走向风骨朗丽境界;③诗的形式在永明体基础上,唐人把四声二元化,同时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创造了近体律诗。四杰,陈子昂,上官仪、杜审言、沈宋,张若虚、刘希夷。

⑵盛唐诗,经过百年准备酝酿,开元、天宝年间,唐诗终于迎来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盛唐诗潮,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争奇斗艳。有空前绝后的李白歌行与乐府,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同时有王昌龄、王之涣、崔颢等多样化诗风的创作。盛唐诗“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盛唐气象是建安风骨更丰富的展开,指诗歌中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品格:青春旋律、乐观向上、豪迈奔放、雄壮浪漫、骨气端翔、兴象玲

36

珑等。

⑶中唐诗,正当唐诗发展至巅峰时,天宝十四载(755)冬,安史之乱爆发,历时八年的战争席卷北中国,百余年积累起来的社会繁荣毁于一旦。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唐诗也发生变化。诗歌中开元天宝盛世时那种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意味逐渐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调逐渐消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涂炭成为诗歌主调;诗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转变,杜甫是衔接这个转变的大诗人。

中唐前期,诗中出现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相对说是唐诗史上的低潮期。 宪宗元和年间,诗坛又热闹起来,诗歌创作出现又一高潮,名家辈出,流派分立,风格多样,先是以韩孟为代表的韩孟诗派,稍后是以元、白为代表的元白诗派相继崛起。两大诗派在盛极难继的局面中,以革新精神和创新勇气,开拓出诗的一片新天地。

⑷晚唐五代诗,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诗坛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题材境界狭窄。在这一片诗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隐突起,卓然成为大家。特别是李商隐,“以心造境,以境写心”,把诗歌表现心灵世界的能力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唐诗最后的辉煌。按题材风格走向讲,主要有怀古咏史诗、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等。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