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d0d951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c

19、用16K x 8位的DRAM芯片构成64K x 32位存储器,要求:

(1)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 μs,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

(1) 用16K×8位的DRAM芯片构成64K×32位存储器,需要用16个芯片,其中每4片为一组构成16K×32位——进行字长位数扩展(一组内的4个芯片只有数据信号线不互连——分别接D0~D7、D8~D15、D16~D23和D24~D31,其余同名引脚互连),需要低14位地址(A0~A13)作为模块内各个芯片的内部单元地址——分成行、列地址两次由A0~A6引脚输入;然后再由4组进行存储器容量扩展,用高两位地址A14、A15通过2:4译码器实现4组中选择一组。画出逻辑框图如下。

(2) 设刷新周期为2ms,并设16K×8位的DRAM结构是128×128×8存储阵列,则对所有单元全部刷新一遍需要128次(每次刷新一行,共128行):若采用集中式刷新,则每2ms中的最后128×0.5μs=64μs为集中刷新时间,不能进行正常读写,即存在64μs的死时间;若采用分散式刷新,则每1μs只能访问一次主存,而题目要求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也就是说访问主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故此方法也不是最适合的。比较适合采用异步式刷新。

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则两次刷新操作的最大时间间隔为15.625μs,可取15.5μs;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为:15.5μs×128=1.984ms;采用这种方式,每15.5μs中有0.5μs用于刷新,其余的时间用于访存(大部分时间中1μs可以访问两次内存)。 我的答案:

解: (1) 用16K×8位的DRAM芯片构成64K×32位存储器,需要用(164K×32)/(16K×8)=4×4=16个芯片每4片为一组构成16K×32位.进行字长位数扩展(一组内的4个芯片只有数据信号线不互连——分别接D0~D7、D8~D15、D16~D23和D24~D31,其余同名引脚互连),需要低14位地址(A0~A13)作为模块内各个芯片的内部单元地址——分成行、列地址两次由A0?A6

引脚输入;然后再由4组进行存储器容量扩展,用高两位地址A14、A15通过2:4译码器实现4组中选择一组。画出逻辑框图如下

2) 设刷新周期为2ms,并设16K×8位的DRAM结构是128×128×8存储阵列,则对所有全部刷新一遍需要128次(每次刷新一行,共128行)

若采用集中式刷新,则每2ms中的最后128×0.5s=64μs为集中刷新时间,不能进行正常读写,即存在64s的死时间

若采用分散式刷新,则每1s只能访问一次主存,而题目要求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次,也就是说访问主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故此方法也不是最适合的 比较适合采用异步式新:

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则两次刷新操作的最大时间间隔为

2ms/128=15.625μS,可取15.5s;

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为:15.5μS×128=1.984ms;采用这种方式,每15.5s中有0.5s用于刷新,其余的时间用于访存(大部分时间中1s可以访问两次内存)。

批语

回答基本正确

20、某机器中,已知配有一个地址空间为0000H—1FFFH(16进制)字长16位的ROM区域。现在再用RAM芯片(8K×8位)形成16K×16位的RAM区域,起始地址为2000H。假设RAM芯片有CS(非)和WE(非)信号控制端。CPU地址总线为

~,数据总线为

~,控制信号为

R/W(非),MREQ(非)(当存储器进行读或写操作时,该信号指示地址总线上的地址是有效的)。要求: (1)画出地址译码方案 (2)将ROM和RAM同CPU连接。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批语

回答基本正确

21、用512K×16位的Flash存储器芯片组成一个2M×32的半导体只读存储器,试问: (1)数据寄存器多少位? (2)地址寄存器多少位?

(3)共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存储器件? (4)画出此存储器的组成框图。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