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北京市宣武区期末全区统考高三语文试卷(附40-60分的各档次的作文范文,且附有教师讲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08—2009北京市宣武区期末全区统考高三语文试卷(附40-60分的各档次的作文范文,且附有教师讲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e3fe060ddccda38376baf18

士吉迪恩〃阿里尔就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预言,超过某个临界就可能导致运动员骨头断裂和关节组织脱离,这个临界点是9.64秒。他根据人体对抗空气阻力和体重对地面作用后的反作用力等因素计算,人以这个速度跑步尚不会引起肌肉损坏,而一旦超过这一极限,肌肉就有断裂的危险。然而,法国的佩龙内特和蒂博博士通过计算机得出的结论却是到2040年人类100米能达到9.49秒。英国的安德鲁也做了一个统计学分析,他预测2156年男子100米能达到8.098秒,而女子100米将超过男子达到8.079秒。当然,这些都只是预测。每个世界纪录诞生之初都有人觉得极限近在咫尺,但1936年杰西〃欧文斯百米的10.2秒和2006年7月12日刘翔110米栏的12.88秒都已经先后作古。那么,人类体能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4)不可否认,在田径运动竞赛规则不变的情况下,每个项目都应该有一个极限成绩,而成绩取决于两方面: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以及场地、器材、气候和人文环境等。无庸臵疑,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提高运动员成绩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撑杆跳高。布勃卡使用先进的玻璃纤维竿创下的6.14米的世界记录比金属竿时期的记录提高了1.32米。但是科技因素在提高成绩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才是核心动力。例如男子100米世界纪录最近几年多次被牙买加选手刷新,就反映出牙买加黑人运动员在短跑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天赋。这种生物学因素往往是科技力量难以左右的,因为科技更多地体现在改变运动员的训练手段、训练后的医疗恢复和比赛的装备等。极好的身体素质、卓越的运动才能,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不断更新的器材设备,很难预测未来的记录能达到多少,事实上,极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追求极限的过程。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3分) ..

A.人们寄希望田径运动来挖掘人类体能极限,是因为田径乃一切运动之母。 B.每个世界记录诞生之初都有人觉得人类体能极限近在咫尺,很容易被打破。 C.田径运动中的极限成绩涉及运动员素质和科技条件两个因素,前者是核心。 D.布勃卡多次打破撑竿跳世界记录,主要为证明在该项目上他具有独特天赋。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临界点”就是人类体能的极限,超过这个“临界点”,人类又向前进了一步。 B.对人类体能极限的预测,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等原理,角度不同,说法各异。 C.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气候等方面的因素,有可能创造出更新的世界记录。 D.刘翔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定能打破他本人创造的12.88秒的做好成绩。 16.本文作者对“人类体能的极限”持怎样的看法,请分条陈述。(4分)

5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在母语中生存

彭程

(1)本世纪重要的英语诗人奥登,在评论叶芝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这句诗话语言意味深长。爱尔兰这个曾以强调民族传统的复兴运动著称的国家,是一块文学沃土,先后诞生了乔伊斯、贝克特、希尼等巨匠。这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赐予。

(2)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接受制约的方式,他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依赖于语言――准确地讲是他使用的母语。一种语言的最高成就,是通过最优秀的作家作品体现出来的。在俄语,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在德语,是荷尔德林、里尔克;英语世界不能忘记莎士比亚和哈代;而在汉语的天空,最亮的星辰是屈原和李白,是曹雪芹和鲁迅。

(3)一位作家,他从写作中获得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是他确信,有人分担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喃喃自语正被千万只同一种语言的耳朵倾听。共同的生存境遇,让他和他的读者明白什么样的话语和声音连着最深的疼痛。而共同的文化背景,则使他们能够听得出哪是正色厉声,哪是弦外之音,哪些静默不亚于洪钟大吕,哪些笑声其实是变形的哽咽。他与他们之间不需要解释,相比条陈缕述,更多的是相视莫逆。

(4)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作家最可怕的情形之一,便是从母语中离去。无论是主动的出走,还是被动的放逐,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命往往就此终结,至少是暗然失色。这是汉语的张爱玲的悲哀:去国赴美,她亮丽的歌喉遽然喑哑,因为英语的子民听不懂更不要听那些弄堂深宅里旧式家庭的恩怨。那些变幻的月色,那些自几千年历史深处生长出的东西,对于他们,这种距离,不会比横亘两大洲之间的那片水面更近。在看管公寓的美国老太太眼中,张爱玲只是一个孤僻的房客,?好像有(精神)病?。这便是英语世界里她存在的意义。她被迫缄默,将全部精力倾注于《红楼梦》的研究,因为没有听众。

(5)这同样是俄语的布罗茨基胸中的积郁:被逐出俄语天地的诗人,在飘扬的星条旗下安了家,却无法进入它的语言。【甲】无话可讲每每意味着无路可走,在异质的语言环境中诗人同周围人群相隔绝。所以他要给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写信:?我属于俄国,属于俄罗斯文化。?尽管他后来也尝试用英语写作,但情绪和潜意识却远非美国式的。

(6)这也是德语的托马斯〃曼心中难解的纠结:为躲避纳粹迫害,他远走美国。日尔曼文化的骄子,诺贝尔奖的得主,合众国欢迎的客人,却也感到巨大的失落。?我的作品只是一个译本,影子一样的存在,而我的族人连一行也没读过。?他对自己小说的英文本毫不在乎,对德文版却字字计较。他对人讲:?我喜欢这房子和花园,但是要死的话,我还是宁可死在瑞士。?因为瑞士毕竟是德语文化区,既然有家归不得,能够在德语氛围

6

中安顿一颗倦旅之心,也总算是聊以自慰。【乙】

(7)还有那些俄国流亡的作家们,从蒲宁到爱伦堡再到茨维塔耶娃,在法语的巴黎,他们出版俄文报纸和文学杂志,以此维系和那一片土地的关联。当一切联络都被切断,剩下的只有语言了。而只要还有语言,就不是最悲惨的。【丙】

(8)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必定是为他的同胞而写作,以赢得他们的赞誉为目标,此外的其它动机都是可疑的。尽管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村庄,但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深处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无法获得对等的理解。它们涉及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9)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一个汉语写作者与其孜孜于让外国人喝彩,梦寐以求登上斯德歌尔摩的颁奖台,不如潜心倾听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语的音符谱写一部部交响乐或者一支支小夜曲。【丁】只有对母语抱着这样的爱,才能够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脉,贴近那片土地的秘密,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长,使生存变得坚实。

17.下列五段话取自上面这篇文章,将其还原到【甲】、【乙】、【丙】、【丁】四处,请将正

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A.余光中问得尖锐:“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B.晚年寓居巴黎的屠格涅夫曾写下这样的话:“在凝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

着我的祖国的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

C.“语言起初是他的剑,接着成为他的盾,最终变成了他的宇宙舱。”

D.那种无奈,令人想起唐代诗人贾岛的“无端更度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E.都德的《最后一课》之所以震撼人心,便是由于侵略者不但占领土地,还禁止被征

服者使用自己的语言,企图借此抹煞一个民族的记忆,那才是最彻底的劫掠和杀戮。

18.用自己的话解释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在文中的

含意。(3分)

19.第(4)段写到看管公寓的美国老太太对张爱玲的认识:“好像有(精神)病。”结合

上下文简析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0.(7分)

(1)概括归纳作者对于“母语写作”的基本认识。(3分)

(2)现当代很多中国作家怀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之梦,而百年来无一人享此殊荣。

谈谈你对“中国作家与诺奖”的认识。(不超过80字)(4分)

7

六、(10分)

21.依据下面文字,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北京奥运会“有特色”的四个方面,并写在对应的横线上。(4分)

北京奥运会圆满实现了既定的“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 ① 、 ② 、 ③ 、 ④ 。 ① 就是这届奥运会融入了浓厚的中国韵味,表现出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底蕴。 ② 就是这届奥运会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期间各国众多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奉献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盛典。 ③ 就是这届奥运会集中体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时代主题,体现了全世界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④ 就是这届奥运会成为了群众最关注的、参与最为广泛的盛会。

22.主体旅游是目前很流行的旅游方式,如从韶山到井冈山再到遵义的“红色旅游”。北京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无不吸引着各地游客。请你设计一条北京的主题旅游线路(可不考虑旅游方式),至少包含三个景点。然后为你的线路命名,并......

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线路合理,命名合理,表述简洁;文字介绍在80字以内。(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拿出一管白色的颜料,问大家:“看到白色,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有的同学说:白色,如雪,如玉,干净,圣洁。

有的同学说:白色,适合做底色,任何颜色在它的衬托下都更加醒目。 有的同学说:白色,很脆弱,一旦染上其它颜色,很难洗干净。

有的同学说:白色,具有诱惑力,一看到它就让人禁不住想补写或补画点儿什么。 有的同学说:白色,是事物最初的颜色,花花绿绿都是由白色生成的。 有的同学说:白色,是事物最终的颜色,很多东西洗到最后就发白了。

有的同学说:白色,很神奇,曾经大红大紫的都可能变得苍白,唯有白色永不过时。 也有的同学说:白色,并不一定符合今天的审美标准。 老师又问:“你们说得这些,能找到生活依据吗?” 课堂再度热闹起来。

读了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白色”的感悟。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