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北京市宣武区期末全区统考高三语文试卷(附40-60分的各档次的作文范文,且附有教师讲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08—2009北京市宣武区期末全区统考高三语文试卷(附40-60分的各档次的作文范文,且附有教师讲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e3fe060ddccda38376baf18

地勾画出北京人悠闲的市井生活。北京传统生活风情,在宣南文化之旅中尽情展现。【(1)小题2分,线路1分,命名1分。(2)小题4分:内容2分,要求紧扣景点的特点和命名的含义;表达2分,要求连贯简洁。】

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2 B 3 A 4 A 5 C 6 B 7 B 8 D 9 C 10 A 1.桎梏(gù) 解剖(pōu) ..

2.A神秘 财务制度 C歌舞升平 天涯海角 D既往不咎 源远流长 3.临近:(时间、地区)靠近,接近;邻近:位置接近。

“难免”和“不免”意思相近,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面世:(新产品)出厂,(新著作)出版,(新技术)开始应用;面市:投放市场。 4.无独有偶:不只一个,还有配对的(多指坏人坏事);

不可开交:形容无法解开或摆脱(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具体而微:形容事物内容大体具备,而规模、形状较小; 言为心声:指言语是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不合语境。

5.A项主语残缺,将“由于”或“使”删去;语序不当,将“NBA”放在“一流”之前;B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改为“以??为名”;D项不合逻辑,“展品”和“图片”概念并列不当。 6.深:深入国境。

7.B项两句中的“因”都作介词,“趁着(机会)”。A项前句“以”作介词,“凭借”;后

句“以”作动词,“认为”。C项前句“乃”作副词,“竟然”;后句“乃”作动词,“是”。D项前句“之”作助词,取独;后句“之”作助词,提宾标志。 8.晋国怎么能灭亡呢!

9.②是庆郑对晋惠公正确的劝谏,合情合理;③是虢射所说,秦国对待晋国看似背理实

为友善的态度;⑥是晋侯回国诛杀贤臣,与题意无关。①是过去晋国失信于秦国,逆情背理;④⑤都是秦国因饥荒请贷,晋国非但不救,反而趁机攻打秦国,逆情背理。 10.面对秦的饥荒,晋庆郑说惠公只强调应该救助秦饥,未涉及讨伐问题。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五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请求从晋国买进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庆郑说:“(君王)凭借秦国力量得以即位,后来(我们又)违背给秦国土地的约定。晋国发生饥荒,秦国把粮食卖给了我们。今天,秦国饥荒,请求买进晋国的粮食,(我们)卖给他们,有什么疑问呢?还要商量!”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

13

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粮食给了我们。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就应该去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反而派军队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队攻打晋国。

六年(前646年)的春天,秦缪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深入到我国境内,该怎么办呢?”庆郑说:“秦国让您回到了晋国,您却违背给秦国土地的 约定;晋国闹饥荒时,秦国立即运来援救的粮食,秦国闹饥荒,晋国不仅不给予援助,竟然想趁秦国的饥荒攻打人家,(现在)秦军深入国境不也应该吗?”晋国对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进行了占卜,二者都是庆郑吉。惠公说:“庆郑不驯服。”就改让步阳驾车,家仆徒做车上的护卫,进军秦。九月壬戌日,秦缪公、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惠公的马深陷在泥里跑不动了,秦军赶来,惠公十分窘迫,召庆郑驾车。庆郑说:“不照占卜的去做,打败仗不也应该吗?”说完,庆郑就走了。惠公改让梁由靡驾车,虢射担任护卫,迎击秦缪公。缪公的勇武士兵奋力冲击打败了晋军,晋军败退,就让秦缪公跑了,(秦军)反而俘获晋君带回秦国。秦国将要把他杀了祭祀先帝。晋军的姐姐是缪公夫人,(闻讯后,她)身穿 丧服哭泣不止。缪公说:“俘获了晋侯应该高兴啊,如今你竟这样悲痛。况且我听说棋子 看到唐叔刚刚被分封时说过‘他的后代一定应当昌盛’,晋怎么能灭亡呢!”于是(秦缪公)和晋侯在王城结盟,并答应他返回晋国。十一月,(秦缪公)将晋侯送回晋国。晋侯返回晋国,杀了庆郑,重新整顿政治教化。(晋侯)与大臣们商议道:“重耳在外,诸侯大多认为送他返国做晋国国君对自己有利。”于是想派人到狄杀死重耳。重耳听到风声,逃到齐国去了。

第Ⅱ卷(共120分)

11.一曰: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退于街者莫有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三年不变,民无饥也。(每2处断对1分)

【译文】子产做郑国的相国,郑简公告诉子产说:“我饮酒也不快乐啊。盛放祭品的器具不大,钟鼓竽瑟经常不响亮,我的事情繁多,国家不安定,百姓得不到治理,这些都是你的罪过。你有你的职责,我也有我的职责,我们各守其职吧。”子产下朝后,用五年的时间掌管政事,国内没有了盗贼,路不拾遗,桃树、枣树栽到大街上也没有人攀援,锥刀遗失在路上三天仍可以找得回来。这样的情况三年都没有改变,民众没有忍饥挨饿的。

【说明】本节是对第五节“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的说明而举的例子,这个故事与上节基本一样,也是说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只有专一也才能真正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12.(1)史诗 韩愈

14

(2)“高江”二句,描写了江水暴涨,水流湍急,发出雷鸣之声;两岸古树遮天蔽日,高峡处阴沉昏暗,这两句景物描写:①表现了暴雨来临时天昏地暗的阴森景况;②烘托了战乱无休、不见天日的悲凉气氛;蕴含了作者面对动乱局势内心的激荡不宁。(评分标准:本题4分。“表现景况”“烘托气氛”“蕴含情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只有对诗句的翻译而无分析,得1分。)

(3)①常年战乱使百姓家破人亡;官府的横征暴敛使百姓痛不欲生。②“武皇开边意未已”,统治者发动战争使百姓妻离子散;“县官急索租”,官府的苛捐杂税使百姓不堪重负。(评分标准:本题4分。两首诗共四个要点,各1分;第二问,未能结合诗句,不得分。)

杜甫——《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赏析】: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

15

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象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象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13.略

14.C (A项“田径乃一切运动之母”之说无据;B项“近在咫尺”原文的意思是“不能再挖掘”“快要达到尽头”;D项“布勃卡”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现代科技发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而非“运动员的独特天赋”。)

15.D.(“定能”确立的因果关系布成立,“科技因素”并非“核心动力”。) 16.①人类体能必然是有极限的。②人类体能极限取决于人类的生物学因素和现代科技因

素两个方面。③人类体能极限到底是什么水平还很预测。④人类体能的极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追求极限的过程。(每答对1点给1分,共4分) 17.【甲】C 【乙】D 【丙】E 【丁】B

18.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爱尔兰为诗人提供了文学沃土,孕育出诗歌巨匠。(“民族文

化”“提供沃土”“孕育巨匠”各1分)

19.①表现张爱玲去国赴美后没有听众的悲哀。②说明作家从母语中离去的可怕,为树立

“在母语中生存”的思想依据。(段旨和作用各2分)

20.(1)①一个作者作品的质地到底是民族文化的赐予(或: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是民族文

化的结晶);②作者最大的幸福是获得一种真正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共鸣;③一个作者,只有为同胞写作,用母语写作,才会有生命力,才会生存得坚实。(本小题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