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多项选择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马克思主义多项选择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e7edafddaef5ef7ba0d3cfe

7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哲学上讲

A. “常”是指规律 B.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 C.“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说规律的客观性 D. 这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 78.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A. 具有目的性 B.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C.具有创造性 D.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79.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A 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80.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 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81.“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

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 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D.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82.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 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3.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

程,其中

A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 C.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主体是指一切人

84.主体认识活动包含选择、建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建构是指 A. 以对客体的反映为基础

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 C.在主观范围内的选择、建构

D.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 85.实践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

事物,客体的基本类型有

A. 自然形式的客体 B.社会形式的客体 C.一切客观事物 D. 精神形式的客体 86.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 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B.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层次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C.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D.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8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 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88.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 A.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作用于客体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89.下列关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一切对象 C.主体能够认识、利用、改造和欣赏客体

D. 客体本身的状况和规律又制约和限定着主体的所有活动 90.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有

A.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

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

91.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这种同构性的是 A. 两种活动的基本要素都是主体、客体以及连接二者的中介 B.两种活动都是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客体

C.两种活动都是以主体实际改变客体、占有客体为目的的活动 D. 两种活动都表现为主体和客体按一定方式实现的相互作用 9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为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D.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来源于实践 94.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

的品格。”这是说,实践所以高于认识是因为 A. 实践包含着认识,而认识不能包含实践 B.实践是实现思想目的的感性物质活曲

C.实践是认识的根源,认识是实践的产物 D. 实践可以离开理论认识的指导

9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

严重缺陷。表现在

A.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B.把阶级斗争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C.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把群众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9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的特点是 A.摹写性 B.创造性 C.重复性 D. 规律性 98.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

本标志。反映的创造性表现在人

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 c.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D.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99. 鲁迅说:“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

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说明 A. 认识活动具有主体性

B. 认识结果完全是认识主体决定的

C.认识结果只有符合客体属性、客观规律才可能是正确的

D. 认识结果受到主体的影响 ,

100.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 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01. 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 物是感觉的复合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102. 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

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对此三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A. 都属于唯心主义 B.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10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D。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0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

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 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

10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表现在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统一 10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

A. 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宿命论 107.“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这个命题 A. 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 B.忽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D. 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 108.古希腊有位哲人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B.感性认识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C.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 D.感性认识对正确认识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109,“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表明

A. 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C.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110.“尽信书,不如无书”,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无感性的理性则空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111.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

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12.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A.指导作用 B.解释作用 C. 预见作用 D.动力作用 113.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解释作用 B.动力作用 C.诱导作用 n激发作用 11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

实践的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

A. 认识过程是开放式的、直线式的前进 B.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C.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

D.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115.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A. 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B.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 C.物质世界有许多不可知的事物 D.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116.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因为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检验真珥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就是客观实在

117.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下列对真理绝对性理解正确的是

A.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

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