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ea4b8e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d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2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培优转差计划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1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内容

1、补差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 2、培优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优等生名单:王国双 刘寰宇航 杨生培 罗秋悦 邓锡珑 罗哲熙

后进生名单:刘雅佩 罗均鸿 邵伦源 杨家豪 陈万乾 张元丽 张顺 田甜 左孙财 田珊珊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辅导。2、利用学校课时间补习。3、老师、家长相配合复习。 (四)具体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利用午间时间课外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利用午间管理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优等生,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并学写数学日记,指定他们对后进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的知识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技能、聪明才智得到更好地发挥。同时,在每周的星期一、四午休活动定期对后进生进行重点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上课

1

发言积极等。

3、加强家长和老师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总之,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三、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3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一 报名注册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 ①?? 认识平面图形 ②?? 平面图形的拼组 ③?? 七巧板 (4)练习一 教科书第1~7页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练习二 (2)十几减8、7、6,练习三 (3)十几减5、4、3、2,练习四 (4)用数学 教科书第8~21页 (5)练习五 (6)练习六 (7)整理和复习 (8)单元检测 教科书第22~26页 第3单元:分类与管理 (1)分类与整理① (2)分类与整理② (3)练习7 教科书第27~32页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读数 写数 (3)P38页练习八 (4)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33~41页 (5)比较数的大小 (6)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7)练习九 (8)用数学 (9)练习十 教科书第42~47页 (10)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1)练习十一 (12)摆一摆、想一想 (13)整理与复习 (14)单元检测 教科书第48~51页 4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二 4 三 4 四 4 五 4 六 4 七 4 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