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ecdccf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a

界观,特别是新历史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将《提纲》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综上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大纲”。

5、为什么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化、发挥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哲学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一,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论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的最初表述,从而彻底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原则界限。

第二,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生产生活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分工。分工起初只是自然的分工,即性别的分工以及因体力和天赋差别而产生的分工等。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产生了真正的社会分工。通过对分工范畴的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说明了生产活动与分工的相互关系。他们认为,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其他社会活动形式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并造成阶级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分工又是形成和制约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因此分工不仅与所有

13

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也与阶级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分工的范围内,私人关系必然地会发展为阶级关系,并作为这样的关系固定下来。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关系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第三,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只要进行生产活动,立即就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形式。只有在揭示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生产,从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马恩看来,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的性质和状况。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同样它也只有在大工业生产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被消灭。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交往形式的区别,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程度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交往形式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当交往形式适合生产需要的时候,它是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在生产中的自主活动条件,促进着生产的发展;当交往形式成了生产力的桎梏时,就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第四,分析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生产方式的分析,阐述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以及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运动,从而得出了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结论。但要完整地说明社会历史的

14

发展,说明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演变,还必须对政治、法律制度等政治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观念上层建筑与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进行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研究了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从而阐明了经济基础上层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的交往形式,一方面,对生产而言是生产力借以运动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在历史上的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及任何其他的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对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在推动经济基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也作了充分肯定,从而坚持和发展了历史辩证法。

第五,表述了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成了完整的关于社会形态的学说,指出社会有机体是各种关系和现象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社会形态虽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但它们都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一般规律而运行。通过运用这种唯物史观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共产主义所有制。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实质,是基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更替。

6、为什么说《哲学的贫困》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5

《哲学的贫困》对剩余价值理论作了初步分析。马克思当时虽然还未能将劳动与劳动力区分开来,但他明确地把作为商品的“劳动”的价值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区别开来,指出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他由于劳动从资本家那里所取得的报酬之间存在着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资本家积累财富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劳动(这里马克思仍未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它与一切商品一样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马克思具体分析了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具体因素,指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费用即为创造劳动(力)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劳动(力)的费用主要由三个要素来决定:一是为了使工人保持其为工人并把他训练成为工人所需要的费用,二是养活工人家庭所必需的费用,三是维持工人生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在确定了劳动(力)的价值之后,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他指出,这一交换是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然而劳动(力)商品由于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因此在等价交换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不等价交换的实质。因为“工人拿自己的劳动生活,亦即创造力量。工人通过这种创造力量不仅能补偿工人所消费的东西,并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这样,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之所在,从而真正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 7、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创立的标志?

答:(一)从《共产党宣言》形成的过程来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