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1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edf5c1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fb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 考点 知识细化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构成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昼夜长短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 变化与计算 昼长、夜长的正确推算日出、日落计算 时间 变化规律 素养要求 能依据公转速度变化判读季节 理解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 依据时间正确判断直射点的位置 理解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分析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 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 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 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 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 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 化及应用 度的变化规律 四季与五带的划分 理解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对四季、五带划分的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分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分析 应用实践

(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

一、地球公转特征

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

A点 B点 公转位置 近日点 远日点 时间 1月初 7月初 公转速度 最快 最慢 [方法技巧]__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的方法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二、黄赤交角及影响

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黄赤交角的概念: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图1为夏至日 图2为春、秋分日 图3为冬至日 (2)变化规律 时间 北半球夏半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重要节气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春、秋分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日 平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各地 北半球各地

二分日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成因

赤道 南北两极点

(2)四季的划分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 的季节

①天文四季?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

? 低的季节

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

(3)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夏至日时,地球的公转位于远日点上,速度最慢。 2.暑假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3.夏季时全球各地均昼长夜短。

4.某地昼夜等长时,一定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 (×) (×)

1.该日,我国广东省汕头市(117°E,23°26′N)的正午太阳高度同海南省海口市(110°E,20°N)的正午太阳高度相比,较大的是汕头。海口市该日正午日